——来自四川茧丝产业的一线调查
2006年,商务部会同财政部拿出1亿元资金支持“东桑西移”工程,四川省获得7个“东桑西移”工程项目,共计1400万元资金支持,分别落户广安、仪陇、南部、珙县、射洪、平武和宁南,每个项目支持200万元,项目数量和资助资金均为全国首位。
优势产业的衰退
四川是桑蚕古国,养蚕历史超过6000年。据四川省商务厅茧丝绸协调办公室主任王力源介绍,四川的气候非常适合种桑养蚕,蚕茧质量非常优良。这也可以从以下的一些数据中得到证实:1978年,四川蚕茧产量曾跃居全国第一,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四川茧丝产量和出口创汇一直位于全国同行业省份前四位,出口创汇在四川省内各行业中一直位居前列。
但是,这种优势在蚕茧价格低迷时期逐渐弱化,其优势弱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种桑养蚕劳动力结构方面来看,四川省已经成为全国较大的劳动力输出省份,农村轻壮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不断增加,在家留守的老人和妇女成为农业主要劳动力。种桑养蚕是传统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精管细养需要足够的劳动力作保障。从蚕桑环境来看,近年来,茧丝绸行业市场经营环境不稳定,企业投入信心不足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据估计,四川省养蚕人数在这个时期减少了近1/3。以绵阳为例,全市桑树面积从历史最高的98.49万亩下降到现在的26.3万亩;养蚕农户从71万户下降到16.6万户;蚕茧产量下降近一半。
产业集聚效应显现
据悉,2002年,几家四川生丝出口企业在广交会上采取超低价方式报价,争取订单,直接导致印度针对我国生丝产品的反倾销调查。而2006年印度对我国绸缎反倾销中,涉及到四川省的22家丝绸企业,涉案金额占全国的1/5,四川因此成为丝绸贸易摩擦的重灾区。
对此,四川省商务厅贸易公平局官员指出,四川丝绸外贸存在三大弱点:一是一般贸易所占比重太大,容易招致贸易反倾销。二是出口额当中,国有企业所占比例极高,大致在70%以上,体制差异大,难以在反倾销应诉中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三是出口市场过于集中。
而王力源从四川丝绸行业发展的状况来分析,他认为,四川省丝绸加工企业小而分散,产业聚集度低,难以形成产业优势,而丝绸又是外销产品,不能形成优势的产业在对外贸易中,很容易处于劣势地位。
为了形成产业优势,四川省内企业在产业集聚方面也开始有所作为。成都天友发展有限公司与中江县国有资产经营投资总公司,分别出资2000万元和1000万元,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组建四川新世纪丝绸实业有限公司。该企业将中江县桑蚕生产、丝绸工业和产品出口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贸、工、农资产一体化的蚕丝产业化经营模式。公司下辖蚕业站48个、缫丝厂3个、绸厂1个、印染厂1个、服装厂1个。公司年生产丝类商品700吨,绸缎300万米,印染1000万米,服装100万件(套),工业总产值达1.5亿元,出口创汇1000万美元。目前公司产品全部通过成都天友丝绸公司代理出口,工厂按单生产,公司如期交货,产品无积压。
重建丝绸大省的希望
目前,虽然与江苏、浙江等丝绸大省有较大差距,四川省丝类产品的出口量在国内仍然排到全国第六的位置。2006年底,从四川省商务厅上报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7个万亩桑蚕基地建设项目进展均较为顺利:
宁南县蚕茧公司在2006年2~3月栽植桑园5000亩,5~7月又栽植6000亩;5月前建设养蚕大棚620间,6~8月建设400间;3月前建设小蚕共育室200间,5~8月建设50间;4月前推广纸板方格蔟100万张,6月推广50万张。
珙县智溢茧丝绸有限公司已新建“一步成园”桑园13000亩,改扩建蚕房2000间,新推广纸板方格蔟30万张。
射洪隆泰丝绸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已建桑园8600余亩,新建养蚕大棚80个,新建小蚕共育室70个,推广纸板方格蔟260万片。
南部县绿神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已完成一步成园桑园19000亩,项目区内的6个乡镇已完成栽桑10115亩,新建小蚕共育室18个,新建养蚕大棚89个,新推广纸板方格蔟120万片。
绵阳鑫源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已落实栽桑8000余亩,新建共育室40个,推广使用方格蔟100万片。
广安安泰蚕业有限责任公司已经在项目区栽植成片桑园6000亩,按建设标准规划小蚕共育室50间、规划养蚕大棚150间,目前有10个共育室和30个养蚕大棚已经完工,其余建设项目所需土地已经全面落实,即将破土动工。方格蔟推广和使用率达到90%以上。
仪陇县苏隆茧丝绸有限责任公司已新栽桑园7600亩,建设养蚕大棚150个,小蚕共育室50个,推广使用纸板方格蔟66万张。
了解到,到“十一五”末,四川将建成8个年产500吨以上鲜茧的主产县、12个年产2500吨以上鲜茧的重点县,茧桑蚕丝、真丝坯绸出口占全国出口量的25%以上,服装及制成品出口占全省丝绸出口总量的25%以上。从这里,我们也许看到了四川重建丝绸产业优势的希望。(记者 胡占莉)
来源:中国纺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