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推向市场不久的两款新花色面料,被国内三四家企业随意仿冒销售,由于仿冒产品无需开发成本,售价较低,这两款面料销售大受打击。”石狮一家纺织面料企业负责人陈先生颇为无奈。
从泉州市纺织服装协会获悉,如陈先生一样,新款布料产品被仿冒的并不在少数。如何更好地维护自主知识产权成为一道难题。
申请周期长成维权障碍
走访泉州市多家面料企业发现,不少面料企业都有过与陈先生类似的遭遇,但多数面料企业并未主动维权,积极申请外观设计专利的企业更是寥寥无几。
为何面料企业的维权意识如此淡薄?“要不是这两款新花色有潜力长期占有市场,也不会花大力气申请外观设计专利。”陈先生坦言,申请一个外观设计专利需1000元左右,看似不贵,但企业无法准确判断花色面料投放市场后的反应,也就无法决定该对哪一款设计申请专利,若所有款式全部申请成本又太高,因此很少有面料企业申请外观设计专利。
“申请周期较长是企业不愿意申请的另一个原因。”泉州市博一专利事务所副总经理方传榜称,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下来至少要半年时间,由于产品更新快,部分花色面料可能在专利申请下来前就已被市场淘汰。
版权登记可作维权证明
“对于自主设计的花色面料,企业可以到福建省版权局进行免费版权登记。”方传榜建议,相较于外观设计专利半年以上的申请周期,完成版权登记只需10至15天,时间较短。完成版权登记后,一旦面料企业与仿冒企业发生纠纷,需要主张自己的权利时,版权登记的内容可作为企业自主创作的初步证明。
泉州市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纺织面料企业在外观性专利上的申请数量远低于其他行业。对泉州市面料企业而言,确实没必要每种花色都申请专利,但可以挑选一些较有市场潜力的花色进行申请,而在新花色投放市场前,可以先取得专利申请号,申请号在申请当天就可拿到。一旦拿到申请号,就意味着企业获得了新花色的独有使用权。
企业应建知识产权档案
业内人士建议,企业可建立知识产权档案,指派专人对新花色面料等产品的设计原稿、生产记录、销售合同等资料进行妥善保管,留作维权证据,一旦自主设计被他人抢先申请专利,企业可通过相关证据,依法请求撤销或让已授予的专利权无效,为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