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花边民企电脑绣花机约为600台,相当于山东、广东两省电脑绣花机总和。萧山大的花边企业直接与国外客商接单子,做生意,长年订单稳定。企业一遇额外大订单,如果自己“吃下去”的话,势必影响其固定客户、订单的交货时间;如果放弃这些订单,岂不是煮熟的“鸭子”又飞走了吗?难道萧山企业非得投资部分设备用于满足这方面市场需求?有民企老总思索、探讨过这一问题。但经济宏观调控以来,萧山企业老总的发展思维与企业的投资模式趋向理性、科学,不唯一哄而上,但求持续发展。据透露,山东花边生产企业的本身业务就“吃不饱”,再加上绣花线等生产原材料价格较高,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逊色于萧山花边生产企业。一方是“吃不饱”,另一方却“吃不了”,花边生产企业“北饥南饱”的市场现象,让萧山民企老总谋求“南料北调,借机生产”的“不为我所有,但为我所用”的跨省发展模式。萧山企业发挥本地化纤纺织产业发达,产业配套,生产花边原材料成本较低的市场优势,把来不及加工的订单连同布样、生产花边的布料,以及绣花线等,一同提供给山东的电脑绣花厂家,开展来样加工、来料加工合作。山东现有电脑绣花机300多台,其中约50%绣花机为萧山民企生产订单。
这种跨省借用企业现有生产设备、能力进行加工订单,是一种双赢互惠的发展模式。首先,萧山花边生产企业曲线突围,跨越了宏观调控这道坎。在土地、电力、资金等生产资源要素紧张的情况下,企业在本地不需占用土地,消耗电力,进行融资,实现了新的跨越式发展。其次,山东花边生产加工企业的设备、人员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增强。
记者 李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