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影
脸谱
??木版年画、农民画、蜡染、剪纸、刺绣……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60多位民间艺术家的1000多件作品近日亮相北京正阳门展览馆。除了这些传统民间工艺品,菜刀创作的书法、塑料绳编成的“四大金刚”……这些新颖的作品,着实让古香古色的正阳门展览馆成了一个民间工艺品的“秀场”。
??
作者张殿英向记者介绍版画《农家乐》。孙玉洁/摄
??展览当天,记者在现场看到,各种颜色鲜艳、风格或细腻或粗犷的民间工艺品,和正阳门展览馆内的雕梁画栋相映成趣,散发出浓郁的传统文化韵味。据此次活动主办单位之一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文化交流处主任王锦强介绍,本次参展的1000多件作品是从上万件中遴选出的,由于展览场地有限,许多体量较大的作品还没来得及和观众见面。参展的60余位艺术家也是名家云集,其中不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的民间工艺美术家,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获得者。
??
泥塑
??
版画《农家乐》:最长的作品??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幅从展厅东边一直延伸到西边,但仍没有完全展开的木刻版画长卷,色彩非常鲜艳,一了解才知道它是今年“山花奖”的获奖作品,也是展览中最“扎眼”的作品。该画作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的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张殿英介绍,作品长32米,宣纸是特制的,整张纸没有任何接缝,整个创作过程长达十几年。作品表现的是明代齐鲁农民一年的劳动、生活场景,分为五部分,春耕作、夏养蚕、秋赏月、冬藏粮、闹新春……尽绘其中。
??张殿英感慨地说,以“木版、水印加手绘”为主要特色的中国木版年画产生于唐代,宋代更为成熟,当时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老百姓过年时都要买上几张贴在家里。随着清末石版印刷技术传入中国,木版年画受到很大冲击;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很重视木版年画的发展,在政策上给予了扶持,但之后胶印年画又兴起了,木版年画就只能保留住农村市场。如何将这种传承了1000多年的古老技术保存、发展下去,唤起社会的关切之心,这正是自己的创作初衷。
??随着书法艺术的发展创新,逆写书法、反转书法、流行书风……各种实验性书法流派层出不穷,但用自家的菜刀创作书法作品,记者还是头一遭听说。在现场,记者看到,用刀背、刀刃书写的作品,笔墨酣畅,既有毛笔的走势,又有钢笔的韵味,层次感极强。
??
民间吉祥工艺展上的风筝
??
秦绣《八仙过海》:最高价的作品??陕西咸阳赵素琴女士的秦绣作品《八仙过海》是在土黄色的呢布上用各色毛线绣出八仙人物。和细腻的苏绣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件带着浓重黄土地味道的作品,风格粗犷而豪放。据悉,作品长8米,创作历时十余年。赵女士介绍说,1993年下岗以后,总想找点儿事做。陕西当地常有人在麻袋片上用毛线刺绣,受此启发,她便和擅长书画的老伴儿商量,最终老伴儿起稿,自己创作,没想这一绣就是十几年。
??记者问她可曾记得用掉多少毛线,不擅言辞的赵女士这时面露难色:“真还说不清,创作过程中需要不断地配线,有时一种线用完了,可同样颜色的毛线一时又买不到,就不得不停下来满世界地寻找。”
??赵女士还告诉记者,在今年10月举行的咸阳市旅游节上,这件作品被估价40万元人民币。但因为这是自己十几年的心血,目前还没有出售的打算。
??
??
塑编《四大天王》:最怀旧的作品??在展览现场,记者看到很多人围着一组远远看去很是鲜艳的小型人物作品议论个不停。走近一看,恍然大悟:原来是用各种颜色的细塑料绳编成的一组《四大天王》,而这种细塑料绳在上世纪60年代曾风靡中国,很多出生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女孩都会记得,曾用这些五彩的细塑料绳扎过羊角辫,和小伙伴“挑交交”,编成各种漂亮的小动物挂在书包上……但今天,这几乎已经淡出人们记忆的小塑料绳却又焕发出新的生机。
??再看这些作品,通体没有一根铁丝,中空,可折可捏,非常柔软。虽然体量只有两寸高,但人物的须髯、琵琶的弦甚至天王手中小蛇的牙齿都被编织得非常形象,四大天王的不同表情也被表现得栩栩如生。但如果你以为这样造型生动的作品一定出自造型能力颇高的艺术家之手,那就大错特错了。作者裴先生告诉记者,自己是个地道的工人,平常喜欢读中国古典小说,看到那些造型生动的人物绣像,就开始琢磨怎么用塑料绳表现出来。
??记者注意到,这些人物身上的每一个部件都是用一整根塑料绳编成的。裴先生说,每一个编织步骤都不能出错,否则就会前功尽弃。难怪一位观众赞叹地说:“作者无师自通,真是神了!”
??王锦强主任介绍说,这个吉祥意味极浓的展览将跨越元旦、春节两大传统节日,一直持续到明年2月底。由于展示场地有限,这次展出的主要是小型作品,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将在适当的时候推出这些参展艺术家的大件作品。信报记者孙玉洁/文
??图片除署名外均为张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