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刺绣资讯 > 正文
陈净:银针走青丝 绣娘夺天工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刺绣资讯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九河下稍天津卫,自600年前建卫至今,市井之间,卧虎藏龙,各种绝技奇人层出不穷,狗不理、桂发祥、耳朵眼早已香飘万里,风筝魏、泥人张、刻砖刘也是名贯华夏。天津人凡事爱琢磨,喜欢自己动手鼓捣,时间久了,没准就琢磨出个名堂,一不留神,兴许就鼓捣出个巧夺天工。

  前几天,天津人搞了"家有绝活情趣人生"表演会,吸引了大量的市民前来捧场,16位"高人"们拿出各自的看家绝活:鱼骨作画、发丝刺绣;蛋壳雕刻、秤砣收藏;书法奇人一心二用,武当剑翁边舞边画……,一时间舞台成了"擂台",台下看得如醉如痴。

  我们下面就介绍三个有绝活的天津人,分享一下他(她)们的情趣人生。

  提起刺绣,人们的脑海里就会立即想到那些做工精细的刺绣艺术品,就会想到那些心灵手巧的绣娘。今年50岁的陈净就用它巧夺天工的刺绣作品赢得了"天津绣娘"的美誉。

  在陈净家,记看到了许多刺绣作品,有人像、昆虫、花草,个个栩栩如生,出神入化,如不是亲眼所见,真的很难相信这些可以乱真的作品是陈净用头发丝绣出来的。

  陈净出生于刺绣世家,算起来是家中的第四代传人。她的太姥姥当年专门为皇宫里的人绣活儿。陈净五岁习画,七岁用针,十二岁学绣,十四岁的时候,就可以绣出很像样的作品了。陈净说,十几岁绣的成品就已经非常不错,经常被选中参加一些展览,她是把对绘画的喜爱用针线勾勒了出来。

  后来陈净一直为生计忙碌,刺绣也只能成为忙里偷闲时的消遣,用她的话说,那时候想刺绣都想得心里痒痒的,总恨不得抽出更多的时间放在刺绣上。1994年,陈净下岗了,闲在家中的她又拿起了一直深爱着的绣针,而这一绣就再也放不下了。

  2001年,首届中华民间艺术博览会上在天津举办,陈净看到了温州发绣大师魏敬先的发绣作品。用头发绣出来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立体感、浓郁的色泽和质感让她一下子迷上了发绣。

  陈净说:"发绣跟传统刺绣是两种风格,发绣表现出的艺术性与传统刺绣有所不同。发绣的条理与绘画的笔法条理一样,我是学美术的,油画根底又比较扎实,这就为从事发绣创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再加上对发绣浓厚的兴趣,所以一门心思就投入了进去。"

  陈净拿出一幅著名足球教练米卢的肖像介绍说,这是她的第一副发绣作品,参照的仅仅是报纸上剪下的一张米卢照片。黑色明暗的立体效果、生动的面目表情将这位人们熟悉的洋教头表现得活灵活现。

  听陈净讲刺绣才知道,这一针一线中的学问可是大着呢,光是各种各样的针法,就听得人云山雾罩。发绣难度更高,每绣一针都得细心琢磨、用尽心思,对头发的选择也非常苛刻,不能太硬也不能太细,染过的不行,太短的也不行,收集起来很不容易。2004年在第三届中华民间艺术博览会上,陈净的那幅获得铜奖的发绣作品《迎》,花费了她足足半年的时间。

  现在陈净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带起了学生,现在已经有三拨学生学成出师并且都很有成就。

  绣了这么多东西,陈净还真没有给自己绣过什么。一天,陈净找了块丝绸布料,在上面精心绣了一幅花鸟图案,然后做成了一件唐装,马上要做完了,陈净特意穿在身上让我们看,几大串带着露珠的紫葡萄在绿叶的掩映下从衣服的右肩垂下,一只五彩的小鸟在藤枝上唱歌,整个画面既有油画的生动写实,又有中国画工整细腻。能把自己得意的刺绣作品穿在身上让别人欣赏,陈净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满足。

  一根细针,几缕青丝,针针线线绣不尽陈净对刺绣艺术的痴迷与热爱,她喜欢别人叫她"绣娘",因为她觉得这刺绣是她这辈子离不开的东西。(张晓辉)

来源:北方网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