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绣《清明上河图》精美的局部。 |
无从查考当年张择端用了多长时间绘制出了《清明上河图》,但蒲城县女医生郭丽却历时4年,用墩绣的手法绣出了一幅长达10米的《清明上河图》全卷。
采用现实主义手法、忠实而详尽地反映800年前北宋汴河两岸百姓生活风情的《清》图,宽25.8厘米,长534.7厘米,是徽宗宫廷画院张择端留给中国绘画史上的不朽杰作,此幅恢宏大气的无价之宝甫一问世,即被徽宗皇帝珍藏,并用他独创的瘦金体在画上题写了画名———“清明上河图”,其后的800年风雨沧桑中,此画辗转于包括严嵩、毕沅、嘉庆、溥仪等权贵之手,现为故宫博物院的镇院之宝。
新千年伊始,已有10年刺绣爱好的蒲城县眼科医生郭丽,偶然得到了一幅《清》图印刷品,便深深地被其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所撼动,遂产生了用北方特有的墩绣手法放大这幅瑰宝的想法,于是买来十多米长的白布,从此便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刺绣《清》图上,寒来暑往4年过去了,其间的艰辛自不赘言,在她44岁时,一幅比原作大了一倍的墩绣《清》图问世。
这幅长10米、宽70厘米的墩绣作品,仅各色丝线就用了40余种,绣作上,550多个各色人物,60余匹牛马驴骡,20多艘大小船只,以及城郭、街道、房屋、树木等,无不惟妙惟肖地传达了原作的神韵,且规模更加宏大,场面愈发繁杂,并增添了墩绣特有的古朴厚重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