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富瑛向记者介绍京绣龙袍
已65岁的京绣工艺大师姚富瑛在百工坊经营的刺绣坊,每天只有十几元的赢利,当年在刺绣厂同姚富瑛学手艺的徒弟早已改行卖保险、推销营养品了。如今被称为北京工艺美术“燕京八绝”之一的京绣,已走在濒临失传的边缘。
几天之前百工坊答应给记者介绍一位京绣工艺大师,记者一直以为这位擅长刺绣的大师是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当走进位于百工坊的刺绣坊后,见到一个身材略胖,长相敦实的老汉在向顾客介绍京绣的做工,他就是从事京绣制作48年,至今仍坚守在这个行业的姚富瑛。
■京绣现状
已成为濒危手艺
京绣是老北京的一种传统宫廷手工艺,随着清朝统治的结束,原来宫廷中的刺绣艺人流落民间。新中国组建刺绣厂,才使得一批老艺人重新捡起刺绣的手艺。姚富瑛16岁进入龙昌刺绣厂当学徒,他的爷爷曾是清廷绣花局的绣工。姚富瑛说:“想想家里有这个传统,又可以学会一技之长,于是我就进了绣花厂当学徒。一个年轻小伙子拿起绣花针,开始还真有些不适应,但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能坐得住了。”这一坐就是48年。
“原来一说到濒危,我就联想起大熊猫、金丝猴这些野生动物。有一天别人告诉我,我这门手艺也成了‘濒危物种’,我才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姚富瑛说到这里显得有些无奈。
他告诉记者,原来他的绣品在友谊商店进行代销,那里要倒扣每日流水的40%作为提成,维持下去十分艰难。在前年百工坊成立后找到姚富瑛,他欣然接受邀请进驻百工坊。在这里,记者看到一件绣片要两三千元,按照买库缎、金线的成本,记者算了一下,一件绣片根本挣不了多少钱。姚富瑛说靠刺绣产品赚的钱一天只有十几元。卖的完全是原料成本钱,根本没考虑过自己费了多少工在上面。
在记者看来几乎赚不到钱的买卖,姚富瑛却做得有声有色,只要有客人进来,他一遍遍地向人家介绍刺绣。“我卖的便宜些,买的人会多些,能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并珍惜这种专门创造美丽的技艺。”
?
? 京绣也可以当艺术品挂在墙上
大师改做老虎鞋
原来京绣专门为宫廷服务,有些图案已经不适应现在人们的审美需求,比如龙袍和大臣的补服,除了用做收藏,没有谁再会去穿。但经过老艺人们的改造,在一些现代衣服上,京绣这门古老的技艺得以再生。姚富瑛向记者展示了一件红色唐装,这件红色的敞衣上用金线绣有寿字等纹样。“穿出去一点都不过分,又代表一种中国的高贵文化。你看‘寿’字在中心,两侧还有万富寿喜,表示所有喜庆的东西,所有福寿的东西都集于一身。”靳羽西还曾找姚富瑛为她的“中国娃娃”设计几套旗袍,当把成品交给她时,靳羽西十分喜欢,又向姚富瑛多订了几套做装饰用。
在这间小小的工作室里,记者发现,有一些产品跟刺绣并没有多大的关系,比如小老虎鞋、小靠垫等。姚富瑛解释说:“因为这个很受市场的喜欢,很多朋友来了之后不光要看京绣。虽然是小的东西,也有一部分收入吧。主要是为了适应市场。”
??
姚大师至今没传人
姚富瑛在百工坊的生意目前还比较冷清,依靠制作一些传统的小玩意来适应市场,而那些精美华丽的刺绣却常常被冷落,这样的情况,姚富瑛似乎早已习惯。他告诉记者,他一直在等待,等待传统工艺美术的再次辉煌。但是现在他还没有找到合适的传人,眼睛和手劲比从前差多了,绣出的东西不比从前。他向记者表示:“没人愿意学,太枯燥了。我年轻时除了在灯下绣花再没别的业余生活可以选择,而现在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人们变得浮躁了,坐不住了。”但姚富瑛坚信只要是有好的产品,传统的、比较精美的东西,在市场上还是会有它的位置。
■京绣之痛
原料成本高昂
过去皇帝龙袍的金线中含金比例较高,现在含金5%的金线要500多元一斤,各色绣线也要两三钱元一斤,专门刺绣用的库缎也不好找。“如果不用这种材料那就不是京绣了,采用普通布料、绣线做成的绣品一看成色就不对。我在外面看过假冒的京绣竟有先绣好图形,然后根据不同部位的色彩进行染色的。这简直是糟蹋手艺。”姚富瑛无奈地对记者说。
手工繁琐费时长
京绣讲究慢工出细活,整件作品必须由一人单独完成,这样不会因为手劲不同造成绣品图案有疏有密。京绣讲究“平、光、齐、韵、和、顺、细、密”,刺绣用的专用绒线要自己进行劈丝,能不能劈成比头发丝还细的绒线这也是一门功夫。姚富瑛告诉记者京绣有十几种针法,一件装饰用的巴掌大小的女旗装最少要绣20天,一件中式敞衣要绣10个月。
?
传统纹样有深意
当然技法的传承很重要,但继承针法只是艺术的形式问题,姚富瑛认为更重要的是它的内涵,包括图案的寓意,涉及佛教、道教的一些文化知识和地方特色统统融入在京绣中。如果不明白绣的是什么,传承几代后,图案就会走样。继承的目的是将意识、文化用针法表达出来,要懂得京绣的文化内涵,才能将它发展传承下去。原来的纹样有专门的宫廷画师绘制,现在再没人画了,只靠老艺人几十年的记忆在创作了。
不计成本生存难
京绣的特点是不计工本,选料精细贵重。改革开放后,这种不计代价的付出必然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原本人数就不多的小刺绣厂工人纷纷改行,不再从事这个费心费力,收入又不高的行当。姚富瑛告诉记者,原来在厂里他带11个学徒,现在没有一个还在干这行,有的卖保险去了,有的去推销营养品。
■史话沧桑
汉朝就有京绣
姚富瑛向记者介绍,京绣是手工刺绣,又叫宫绣,属北绣系统,在北绣及民间绣基础上发展形成特色。京绣的历史十分悠久,汉代已经兴旺发达,辽代进入高峰,元朝时将金银线用于刺绣盘金,金碧辉煌。
到清代与玉器、景泰蓝、象牙雕刻、金漆镶嵌、雕漆、花丝镶嵌、宫毯(地毯)并称为“燕京八绝”。清朝的造办处设有绣花局,养着三五十名御用刺绣工匠,专门制作皇家、百官服饰刺绣纹样。在道光年间,道光皇帝又命如意馆的画师为绣工绘制刺绣纹样,将工笔画的风格融入刺绣,使得京绣的工艺达到登峰造极的高度。
京绣花纹写实,题材有花果、虫草、庭院小景、戏剧人物等。根据物体的阴暗面,用变换色块的方法来表现立体感。京绣最大的特点是绣线配色鲜艳,其色彩与瓷器中的粉彩、珐琅彩相近,色彩绚丽豪华。
注重图案内涵
京绣与其他地域刺绣不同之处在于,比较注重图案的内涵,图必有意、纹必吉祥。仅是一小块马面(清代妇女裙子两侧装饰)就蕴含着五种吉祥寓意:文房四宝代表出自书香门第,四季花和花瓶代表四季平安,牡丹代表富贵,放置花瓶的托架代表四平八稳,佛手期盼佛祖保佑。所有图案紧凑有序地安排在一块A4打印纸大小的绸缎上。
一件龙袍绣两年
最能体现绣工的还要算原来皇帝穿的龙袍,姚富瑛介绍道,一件龙袍几乎是满绣,一个工匠要制作两年才能完成,首先九条金龙采用手搓金线绣制,海水江涯图案是最高级别的三江五水,吉祥八宝、宫廷十二章一样都不能少,更缀有珊瑚、珍珠等珍贵宝石,所以穿起来很沉。(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