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便有“丝国”之美誉,人们常用“锦绣大地”、“繁华似锦”、“锦绣前程”等词汇来比喻诸多美好的事物。
中国的织绣工艺成熟于汉唐盛世,到明清两代,丝织业空前繁荣。
象征至尊 巧夺天工
明清两朝政府特别注重桑棉种植,在中央和地方广设管理机构。明代有著名的苏州、杭州织染局,清代有南京、苏州、杭州“江南三织造”。
大量精美的丝织品被用来制作帝后皇族的衣饰,同时也起到了区分社会等级、维护其统治的特殊作用。清代乾隆时期恢复了汉代已有的“十二章纹”,即“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它们代表着至善至美的帝德。
文禽武兽 美轮美奂
中国古代丝织品用途可分为几大类:丝织服装和补子,有区别等级的功能,也是富贵阶层的标志;随身佩戴的饰品有荷包、扇套、团扇;用于陈设的有缂丝、彩绣的各类吉祥题材的绣画;日常使用的有桌围、椅披、靠垫、幔帐;宗教用具有道袍、袈裟、唐卡、壁饰、华盖等。
明清两代除了帝后服饰有严格的等级规定外,对于文武百官采用了“章补”制度,即在朝服的胸前和背部各加一块补子,以示等级。文禽武兽,以禽象征文采,以兽象征威猛。明代文官装饰双禽图,清代文官装饰单禽图。清代皇帝、皇子及亲王独享圆补,文武百官使用方补。
佛法尊崇 锦绣庄严
丝织品是宗教题材的特殊载体。用于供奉的织绣唐卡,制作成本极高,通常由宫廷或官府订做,供于各大寺院。丝织品做成的幡旌、壁饰用于装饰庙宇殿堂,充分表现宗教的庄严隆重。
绣派齐聚 针法奇妙
明代晚期,织绣画得到长足发展。
织绣画以名人书画为蓝本,采用轴、卷、册的形式,以针代笔,以线作墨,运用针法技巧表现绘画艺术。技艺水平最高的首推顾绣。明嘉靖年间,进士顾名世的家眷擅长刺绣,并形成极有特色的绣制工艺,又因顾家筑“露香园”,世称其家刺绣为“露香园顾绣”。
清代刺绣高手代表人物是沈寿。沈寿15岁即已闻名苏州绣坛,因绣《八仙上寿图》通景屏风而受到慈禧赏赐“福”、“寿”二字,由此更名沈寿。她将西洋美术知识与中国刺绣技巧相结合,创造了“仿真绣”。
吉祥寓意 绚丽多彩
在“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的封建社会,任何一件丝织品都遵循古训,采用寓意吉祥的图案来表现。
主要种类有:1.皇家图样,如十二章纹、文禽武兽等。2.宗教纹样,代表佛教法器的八吉祥图案——轮、螺、伞、盖、花、罐、鱼、肠,道教八仙手中所持器物“暗八仙”——扇子、宝剑、鱼鼓、葫芦、阴阳板、箫、花篮、荷花。3.吉祥纹样,如牡丹、松、竹、梅、兰、鸳鸯、蝙蝠、鹤、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