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年“梦兰”盛开
1972年,苏州绣品厂在钱月宝的家乡老浜村增设绣品加工点。钱月宝和几名农家女以8根绣花针作为“家当”,开始了创业之路。那时,钱月宝的家乡还没有通公路,交货、接货全靠吱吱呀呀地摇的小船,到了码头,还要肩挑背扛地去挤公共汽车。每次去苏州送货,为了省下一元钱一晚上的住宿费,钱月宝就在街上来来回回走上一夜,用“走”来抵御寒冷、躲避蚊虫。
1983年,钱月宝贷款2万元在村里建起了200平方米简陋的厂房,开始独立开发产品,准备悉心绘制属于自己的蓝图。当钱月宝历尽艰辛接到第一批订单,兴冲冲地赶回厂里时,却发现人去厂空,80多名工人只剩下8个姐妹。原来,镇上的几家企业在招工,工人们成群结队跳槽走了。那天晚上,钱月宝流泪到天明,亲人劝她别干了,可是她不甘心,剩下的姐妹也不甘心。就这样,她们几个人咬紧牙关,挺了过来。
1990年,企业的产品有了自己的注册商标——“梦兰”,钱月宝说她希望企业像兰花那样芬芳四溢,给每个家庭带去温馨和甜蜜。
这时的钱月宝又有了下一个梦想:让梦兰争第一,成为同行之最。为了这个目标,她先后走访苏州、无锡等地的百货商店,了解到面料好、印花美观、包装考究的踏花被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于是决定马上开发生产。
踏花被的生产,一改过去企业经济效益低微的局面,投产4个月就创利128万元。1992年,企业更是出现了排队等货、供不应求的可喜景象。在产品的热销阶段,梦兰乘胜追击,推出一系列精品。当时在全国不少地区,流传着年轻人没有“梦兰”不结婚的说法。
根据企业的发展,钱月宝提出了依托梦兰的名牌效应,招商选资引智,实现跨行业发展、多元化经营的战略目标。2003年,梦兰引进外资、民资10亿元人民币,上了电脑绣花、服装服饰以及化妆品等一批新项目。去年又向IT产业进军,实现了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
回想自己在商海多年的打拼,钱月宝说:“33年的经历深刻告诉我,创业没有男女性别之分,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弘扬富有时代特色的创业、创新、创造精神。”
“梦兰村的好闺女”
当初是家乡父老把钱月宝推上了梦兰之路,因此在取得成绩后,她没有忘记回报乡亲。
即使是在条件艰苦的创业初期,钱月宝也始终想着乡亲们。一次,饭舍不得吃、旅馆舍不得住的钱月宝,偶然在苏州的一家商店里看到一台进口的黑白电视,久久不愿离去。当时钱月宝一家4口人仅有一张床,女儿和儿子只能睡地铺。看到电视机,她想到了乡亲们。村里人为啥这么穷?还不是因为不通信息!于是,她咬了咬牙,用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钱,买下了电视机。这是钱月宝送给全村父老乡亲的第一份惊喜。
从花几千元为村里买电视机到投入数千万元把老浜村建成风景如画的梦兰村,钱月宝用30年的时间实现了她年轻时的梦想——让乡亲们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日子。走进今日的梦兰村,道路宽敞,绿树成阴,别墅成群,人们的脸上绽放着幸福的微笑。
问起这里的每一位乡亲,他们会亲切地告诉你:钱月宝?噢!我们梦兰村的好闺女啊!
多年来,抗洪赈灾、慈善捐资、爱心助学、扶危济困、抗击非典……钱月宝和梦兰不断伸出援助之手,用奋斗得来的财富回报社会。据不完全统计,20年来,梦兰集团先后向社会捐助达4500多万元,而钱月宝本人则捐助近5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