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清光绪二十二年李联芳编纂的陕西《平利县志》记载:“陈贞姑,县丞陈可箴女,幼喜读书,明大义,性纯孝……工绘画、绣佛像……族人陈玉晃有贞姑传载家乘焉(陈可箴,字廷泰,曾任平利县教谕)。”俊琪、张会鉴编的《安康文化概览》对陈贞姑也有记载:“陈贞姑,平利人,幼病足弱,父母怜爱之,教以读写并学女红。善绘事,尤善绣佛释神仙……平利县令石珩(书法家)题跋赞曰:‘机趣传神,妙笔生花,李公(名公麟,字伯时,北宋画家)见于闺阁也。’绘画之外,其绣最负盛名……称为‘绣画’,颇著时名。郡城及汉中、汉口多有登门求购者,概遭婉拒,悉数送入寺观。”
今有藏友从平利觅得一幅陈贞姑八条屏,从中可见这位清嘉庆年间残疾女画家的深厚功力。此八条屏为纸本、工笔设色五彩。每幅通长200厘米,画心纵127厘米,宽28.5厘米,纸为微黄的宣纸。每幅天杆以下都有虫蛀,有两幅左边缘受潮,但画心完好。装裱用加厚棉麻背纸,天地杆用红绸包头,黑绸撞边。背纸上诗眼处均有木刻套印花圆圈,装裱后另有人在每幅圆圈内写一句诗词古语。
观此八条屏布局,每幅上端为工笔写意树木、山水,中间是一带祥云,祥云下绘主体人物。汉钟离持蕉叶,铁拐李拄拐持葫芦,曹国舅持响板,何仙姑持如意,韩湘子持箫,张国老骑驴持渔鼓,蓝采和肩扛花篮,吕洞宾持剑。人物不以任何背景衬托,神情庄严而富有个性。衣纹用笔潇洒,刚劲细腻,设色凝重。线的画法颇有变化,有的用重笔,有的用轻墨,浓淡参差,层次丰富。画家笔下的人物眼神、手势、胡须、手执器物等都十分传神。这里画家赋予人物静穆渊雅、高古清逸的仙家遗意。
据《平利县志》记载,陈贞姑因母亲有病,为孝敬母亲,终生未嫁,大部分时光用以绘画、绣佛道像。她的画和绣品不落款识,大多赠给寺庙、道观或亲友。陈贞姑这幅八条屏亦无款识,只是在其中韩湘子一幅的诗眼处写有“出于淤泥氵丽然一尘不染,莫有如此清洁可爱也。甥陈纲写”。据传世的持画人讲,先是一名为陈纲者将此画赠给亲戚,后又流落回陈家。
陈贞姑绘画的风格,类似工笔版画的底稿,对后来道光、光绪年间安康地区韩景长、丁光斗的年画制作、木刻套印有一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