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心读者情系航天事业,30件精美作品昨赠扬子晚报 ――
昨天下午,苏州浦庄镇,本报热心读者徐家荣、张明敏将经过数月精心赶制、以神五、神六飞天为主题创作的30件精美苏绣,交到本报总编辑朱铭佐手中,代表扬子晚报千百万读者表达了对祖国航天事业的美好祝福。
一首飞天颂,梦想数千年
“扬威太空利剑出鞘始圆千载飞天梦,居功至伟九天初探终遂百年强国愿;科学揭秘乘风挟电遨游宇宙飞俊龙,造福人类海天揽胜神州再奏登月曲。”
这首《飞天颂》,巧妙地将杨利伟、费俊龙、聂海胜三位宇航员的名字嵌入其中,殷切地希望我国宇航员早日登上月球,使得流传千古的“嫦娥奔月”梦想成真!其作者,就是刚刚获得本报“热心读者”称号的张明敏。
为把这首《飞天颂》变成精美的苏绣作品,苏州柏龄绣品公司董事长徐家荣与张明敏决心请苏州一流的书法家与苏州一流的绣娘合作,用苏州最好的丝绸面料创作出一流的艺术品。巧的是,当时新疆书法家协会主席、祖籍苏州东山的席时珞老先生正好回家乡探亲。张明敏闻知此消息,立即带着《飞天颂》上门求墨宝。得知来意后,席老先生立即铺纸展笔。当时已是十月下旬仲秋天气,而年届古稀的席老先生仅穿单衣,凝神笔端,伏案挥毫,数十字的《飞天颂》一气呵成,竟写出满头大汗!
徐家荣和张明敏一起排版,在长130厘米、宽65厘米的面料上,他们不仅印上了席老遒劲的书法,而且巧妙地在下方印上了“神舟六号”拔地而起的雄姿——一种崭新的苏绣形式“诗配画”“飞天颂”雏形在多方努力下诞生了!
134种色线,绣出英雄风采
“飞天颂”苏绣作品中,还有两幅费俊龙、聂海胜的绣像。制作他们两人绣像的是苏州镇湖的濮凤娟刺绣工作室。
苏州虽有绣娘12万人之多,但能传神地绣出人物肖像的却不超过10位,因为人物肖像是苏绣中难度最大的。今年38岁的濮凤娟,传承母亲刺绣绝活,特别善于绣制人物肖像。为了保持手指的敏感和缎面的光洁,她自8岁起就再没做过洗衣刷碗之类的“粗活”。
昨天,这两幅绣像一亮相,立即赢得众人的一片喝彩!记者看到,这两幅绣像采用的是中西结合的乱针绣,经过一次再次的分层掺色,费俊龙的坚毅,聂海胜的沉稳,被栩栩如生地定格在画面上。濮凤娟告诉记者,苏绣中有1600多种线,她们创作这两幅绣像,用了134种线,其中为了绣好人物脸上的一颗小痣,就用了27种线。据了解,绣像中最难绣的是人物的眼睛,稍有不慎即会因“偏针”而使整幅绣像“失神”。濮凤娟说,在绣制两位英雄航天员的眼睛时,她不敢说话,连呼吸都控制得极细极细,因为绣制眼睛的绣线,粗细仅相当于普通线的十分之一,气息稍微大一点儿,就有可能弄断。
千百万读者,情寄“飞天颂”
为了给“飞天颂”挑选出最合适的色彩面料,徐家荣和张明敏在色卡中千挑万选,最终选定一种最吻合《飞天颂》意境的天蓝色。可他们陆续找了数十家公司,都没找到这种色彩的面料。最后,张明敏来到苏州晨钟丝绸公司,请该公司朱敏华经理用质量最好、色泽亮丽的素库缎染出数十米天蓝色面料。吃了几十年“丝绸饭”的朱敏华接过小样后,不禁摇了摇头,因为这种天蓝色素库缎市面上不常用,而张明敏的用量又不大,染一缸就是数百米,销不出去就得压库。可是,当他听说这面料是用来制做“飞天颂”赠送给扬子晚报时,朱敏华二话没说,一口答应下来。
面料确定后,在徐家荣带领下,柏龄绣品公司的绣娘带着“飞天颂”创作面料驱车昆山费家浜,请费俊龙父母为“飞天颂”开绣第一针。从小就操作针线活的费妈妈虽然眼力不济,但在绣娘的帮助下,在“飞天颂”创作面料上兴致勃勃地绣了一针又一针……而费爸爸却显得颇为费劲,用粗壮的手不太灵活地在绣绷上生硬地绣了几针,笑嘻嘻地用浓重的昆山话感叹道:“这种活做起来蛮吃力的。”当费家两位老人看到费俊龙苏绣人物肖像时,费妈妈喜得老泪夺眶而出,连声说:“太像我家三囡囡(费俊龙的小名)了。”
12月16日,在第一幅“飞天颂”苏绣作品即将完成时,张明敏又带领绣娘来到原南京军区司令员向守志老将军住所,请他为“飞天颂”封针。老将军小心翼翼地拈起绣针,在作品上绣完了颇有意义的最后一针……
一双双眼睛,聚焦着“飞天颂”上的一针一线。吴建平 摄
看到儿子的绣像,费妈妈情不自禁地拿起了绣针……
向守志老将军一丝不苟地在“飞天颂”上绣完最后一针。吴建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