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广东占39个,一些项目名称非常接近,专家陈说个中曲直
本报讯 记者 郝婧羽 报道: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前天在北京展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共501个推荐项目,广东入选的39个推荐项目中,第一批公示名单中的“粤绣”,这次又重新变回广绣和潮绣,有些项目名称则非常接近,为何要分开申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三个醒狮三个剪纸
广东入选的有些推荐项目,如佛山醒狮、遂溪醒狮、广州醒狮;佛山粤剧、广州粤剧,揭阳英歌、汕头英歌;潮剧和汕头潮剧,佛山剪纸、汕头剪纸、潮州剪纸,名称很接近。同样是醒狮,为何要分三个项目申报?同样是粤剧,为何要分广州和佛山申报?
中山大学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研究中心主任、著名戏曲专家康保成教授表示,这种划分有的是必要的,如:潮州铁枝木偶戏和高州木偶戏确有区别,潮州铁枝木偶戏从皮影戏蜕变而来,和一般木偶戏完全不同,这是两个品种,应该分开。“但有的区分则完全没有必要,如佛山粤剧和广州粤剧就没有任何不同,是同一个品种,报一个粤剧就够了。还有揭阳英歌和汕头英歌,也是同一个品种,统称潮汕英歌或潮州英歌就可以。”康保成教授认为,“这种划分太琐碎了”!
著名民俗学家、广东专家组负责人叶春生教授也承认,申报名单中确有重复现象,如佛山醒狮、遂溪醒狮、广州醒狮都是广东醒狮,佛山剪纸、汕头剪纸、潮州剪纸也无本质不同。但叶春生教授认为,分开申报是合适的,“因为现在申报是以市为单位,将来涉及拨款和保护等问题。其实有些项目是可以捆绑在一起的,捆绑后广东是27项入选。”
康保成教授却认为分得太细不合适。“把本来是一个品种的东西当成两个品种,容易把人搞乱!粤剧只有一个,不要争发源地,国家名单里有粤剧就行了”,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康保成教授认为是政府主导力度不够,他指出,应以省为单位申报,而不应以市为单位,同一品种各地内部协调,或联合申报,或合起来报。
粤绣又变广绣潮绣
在第一批公示名单中,全国四大名绣之一的“广绣”没有上榜,但出现了一个新词:粤绣。专家告诉记者,原来申报的是“广绣”,但潮州也申报了“潮绣”,于是上面就把两者捆绑,拧成一个“粤绣”。而这次展示的名单,又将粤绣重新分为广绣和潮绣。为何会这样?
叶春生教授解释说,将潮绣和广绣统称是不合适的,中国四大名锈有顾绣、苏绣、蜀绣、广绣,潮绣是顾绣的分支,和广绣是两回事。著名“广绣”大师陈少芳的大儿子谭展鹏也认为广绣和潮绣不能拉在一起,“两者风格、工艺、用料、审美风格、表现形式都不一样”。但他又表示,上世纪60年代广绣确实传入过潮汕地区,当地人吸纳了不少广绣技法。
入选太多不利保护?
文化部公示的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全国共501项入选。对此,叶春生教授表示担忧。“评选得有点滥了,一件宝也变成了一棵草”。叶春生认为,“第一批就这么多,以后还有第二批,第三批,从现在的名单看,几乎每个省、每个民族都有,有点‘人人有份’的感觉,但入围名单太多,投入就没有重点。应该少而精,日本和韩国都是这样的原则,世界教科文组织认定的第一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才19件,太多了就是草不是宝了,对将来的保护和投入都会不利!”
| |
[链接]501个推荐项目将尽快申报审批
据文化部介绍,目前已确定的501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是从全国各地推荐申报的1315个项目中筛选而来,分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美术、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共10大类。其中,备受关注的梁祝传说、格萨尔史诗、秦腔、吴桥杂技、水书等均获入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中国传统节日也进入推荐名单。这501个推荐项目已经过公示,少许调整后将尽快报国务院审批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