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信封、缝珠片、改衣服,这些听起来像是课堂上的手工课,实际上却是深圳外来工全职太太,除了家务以外的“功课”。
目前,在一些外来工租住比较多的地方,都有这样一群在家里做手工活的全职家庭主妇。她们一般是随丈夫来深圳打工,年龄都在40岁以上,已经很难进工厂工作,又不愿意只在家里闲坐,就联合起来做手工活。这个群体大多是由住得比较近的几个老乡组成,少则三五人,多则十几人。
纸制品加工:拼的就是手快
家住南山区南园村的吕大姐去年就加入纸制品加工一族了。她说,自己做这个第一是为了打发时间,第二也是想挣几个钱。吕大姐多的时候一天能挣200元,少的时候也有10来元。
吕大姐说,她老家在四川,丈夫在一个建筑包工头手下做事。去年,她带着两个孩子来深圳团聚,只住了一个星期就大呼受不了:她在家是出了名的闲不住,现在每天就做做饭,洗洗衣服,“大把的时间就在这么个小房间里呆着”。
据吕大姐介绍,领她进这一行的是她一个老乡小胡。去年9月,小胡来家里串门,听了她的抱怨后问她会不会叠信封。原来,小胡的老公厂里有一批要寄给客户的宣传海报,信封纸已经印好了,想找人帮忙叠成信封的样子,一个七分钱。就这样,吕大姐与小胡一起,领回了5000张信封纸。大家从下午一点多开始做起,两天下来完成任务,领了300多块钱。“一天就能挣到七八十元钱,那天晚上我真是乐翻了。”
尝到甜头的吕大姐从此就迷上了手工折纸。南园村附近有好几个小型超市,经常有一些印刷好没有折叠的海报需要临时请人帮忙,她就时不时去那几个地方转转,一有活儿就接过来做。
手缝珠片:眼神要好针线要牢
在龙城路与南海大道交界处,有个报刊亭,老板娘每天都坐在里面,一根细细的钢针在手里飞舞,把又小又圆的亮片和大小不一、长短各异的各色珠子缝到衣服的胸前、领口、袖口上。
老板娘姓梁,潮州人,来深圳十几年了。梁女士说,现在服装上的刺绣大多是电脑绣的,不用手工,但一般小型服装厂里,服装上珠片还得靠手工。在老家时,她就和一帮姐妹们从附近的服装厂揽过这种活。到深圳后,她和丈夫开了个小报刊亭,生意不是很好,她就想起要重操旧业了。
梁女士说,她从去年过完年开始,经朋友介绍,从周边的一些服装厂拿货回来做,一年下来,已经小赚了一笔。平均说来,工作的报酬是一小时2到3元钱。
“二手裁缝”:没两下子做不来
与前面的两个群体相比,做个替人缝缝补补、修改衣服的“二手裁缝”,就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了。这个群体相对前面两个来说,没有那么集中,往往一个小区才有一两个人。
住在后海村的张女士就是一个小有名气的“二手裁缝”。张女士来深圳前,在安徽老家开过一个成衣铺。几年前来深圳后,看到上商场买衣服比自己做更便宜,就打消了在深圳开店的念头。后来,她发现买的成衣常常会有不合身的地方,就买了台缝纫机,自己把衣服改一下再穿。
张女士介绍说,他们周围住的都是一些打工族,大家平时都舍不得上大商场去买衣服,而街边小店的衣服虽然便宜,总有些不如意的地方。一开始她只是拿自己一家三口的衣服来“动手术”,后来几个老乡也来找她帮忙改衣服。
张女士说,替人改衣服,没有两把刷子可别想入这个门。人家把衣服交到你手里,衣服改坏了,赔不起。她说,自己做“二手裁缝”三年了,平均每月有六七百元进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