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刺绣资讯 > 正文
走出国门潮绣新时期的“生命之旅”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刺绣资讯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50多岁的康惠芳捏住针线的手自然地弯成兰花形,针线在她手中像有了灵性一样,飞快地在棉絮垫上穿梭着,约一个钟头后,一双微笑着的皆大欢喜佛的眼睛就凸现在你眼前。康惠芳对这件作品特别用心,因为它即将被送到北京,作为国礼跟国家领导人走出国门。

  这是康惠芳的“老板”孙庆先的工作室。一百来平方米的展厅,布满各式各样的潮绣精品,有传统潮绣的“镇山之宝”《九龙屏风》,也有新近在第41届金凤凰原创设计大奖赛中获得金奖的K金立体双面绣《五福临门》,还有一幅名为《腾龙》的K金垫绣,据悉是2004年由江泽民同志送给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国家礼品;接下来,又有一幅K金乱针垫绣《下山虎》,旁边标明是2005年胡锦涛总书记出访时作为国家礼品赠送给加拿大总理的。六、七个绣花女一边说笑一边在康惠芳指导下忙着穿针引线,更构成一幅别具潮汕特色的美丽图景。

  走过40多年绣花生涯的康惠芳昨天告诉记者,过去,她们做的绣品大都用于庵寺、庙宇的摆设,或作传统的洋金银褂裙,价钱很低,自从1983年转做礼品绣后,情况有了明显变化。特别是近几年,由于注重传承、创新,孙庆先和康惠芳合作的作品更是频频进入国家重要领导人的视野。“像这一幅《五福临门》,展览时已有人出价16万元。”同样的工作量,康惠芳说她可领到手的工钱是上世纪70年代的近百倍。

  在孙庆先的潮绣厂,如今有一半产品是属于国家外交部定购的国家礼品。孙庆先说:“目前产品供不应求。我们的主要问题是场地太小,人手不够。”

  潮绣是潮州一项重要的传统工艺。但目前像孙庆先的企业一样“名利双收”的潮绣厂并不多。相反,不少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萎缩、倒闭或者转行,大量潮绣工人迫于生计也放弃拿了多年的绣针,潮绣工艺面临后继乏人困境,2006年初被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示名录。

  孙庆先把他的成功归功于“创新”。他说:“传统工艺只有不断创新才有市场生命力。”他的K金立体双面绣《五福临门》更受到市委书记骆文智等市领导的高度重视,被视为是潮绣新时期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

  孙庆先正在走的这条“精品化、礼品化”的道路也日益受到业界的关注。一位姓陈的工艺师认为,不论是获得全国性大奖或是作为国家礼品进入国内外重要人物的视野,都有利于提高潮绣的知名度,进而促进潮绣这一传统工艺得到新的传承和发展。

来源:本站综合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