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货开始了,姐妹们纷纷亮出“杰作”,笔者不禁为之叫绝,“情深似海”、“马
到成功”、“福如东海”等字体工整秀气;鸳鸯戏水、花好月圆、龙凤呈祥等刺绣图案惟妙惟肖。真没想到这些精美的鞋垫竟出自农家女之手。“不相信吧,这些巧媳妇也仅仅学了半个月左右。”面对笔者的诧异,老李颇为自豪。
“只要检验合格,一双鞋垫厂里当场付加工费48元,有些巧媳妇一星期可绣三双鞋垫呢!”
笔者注意到,来自该村三组的巧媳妇王小含交付三双鞋垫领到144元。面对笔者,王小含打开了话匣子:“俺男人在外打工,俺在家照顾孩子伺候婆婆忙着地里活儿,有空时就打打麻将消磨时间。俺以前‘穿针引线’的活也很得手,后来老李让俺去试试,俺第一个星期就挣了48元,回来一琢磨,太划算了。家里活儿一忙完,俺就一门心思绣鞋垫。姐妹们也经常来串门儿,比比谁绣得好,现在谁还有空闲去打牌啊,日子过得可滋润呢!”王小含边说边干,刚刚领到鞋垫图样、原料就开始忙活起来……
“原料全由厂里提供,还免费培训。每个月平均按绣好8双鞋垫计算,巧媳妇可净收入近400元呢。俺村有40多户报了名,收入还是很可观的。”老李当面和笔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如此一件大好事,老李是如何“发掘”出的?50开外的老李初中毕业,是一个头脑活络的人,平常喜欢读读报、看看电视、听听广播,对十里八村的情况了如指掌。
2005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老李听说驻马店市一家刺绣厂想采取“公司+农户”的方式发展业务。老李心想:“要是把村里的留守妇女都组织起来,那可是件好事,家里地里都可以照应到,挣钱务农两不误。”
说干就干,老李立即到这家刺绣厂核实情况,又派侄媳妇郑华起到刺绣厂参加培训,带头绣鞋垫。郑华起第一个星期拿到96元钱时,村里没动静;老李一家七八口齐上阵时,村里开始议论起来;等第一个月月末老李坐下一盘点,一家净收入3000多元钱时,消息不胫而走,妇女们踊跃前来报名。
在与公司收货员小崔的接触中,笔者了解到这家刺绣厂老板李女士曾经是一名下岗职工,在外拼搏几年后逐步站稳脚跟。“厂里目前有员工2000多人,效益还不错,产品主要销往广州、北京、郑州等大中城市,部分还出口到欧美。”小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