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族民间艺术博览会上午开幕
中小学校、幼儿园开设刺绣班,71岁的退休老人从头学皮影戏。今天是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作为首届中国“文化遗产日”上海系列活动之一的上海民族民间艺术博览会在上海东亚展览馆拉开序幕,展期为3天。
学校开设刺绣班
今天一早,浦东新区三林镇中心幼儿园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东亚展览馆,为前来参观的人现场展示刺绣。
据介绍,今年三林镇首次在三林镇中心幼儿园、三林镇小学、三林镇中学设立专门的刺绣班。“刺绣班从幼儿园小班开始,一直到高中,各个年级都有。”毕峥说,“刚开始,我们很担心没有学生愿意学,所以,每个年级只设一个50人左右的班级。报名开始后,很多学生都报了名,最后,学校不得不限制人数。”除了在中小学普及刺绣外,三林镇还跟东华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为大学生学刺绣提供实习基地,吸引更多的人重振刺绣业。
民族民间艺术的发展和利用的成果是本次民博会展示的“重头戏”,特别是展览中的一些民间艺术的精品可圈可点。朱家角镇制作的随我国神舟六号遨游太空的苏绣作品“江南古镇朱家角———放生桥刺绣”色彩艳丽,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由1500万个手工结扣制成的真丝挂毯引人注目。
老人重学皮影戏
71岁的朱道林最近感觉自己年轻了很多,尽管他已经退休10多年了,最近却异常繁忙,原来,他加入了七宝镇业余皮影戏的演出队。天天和他一起排练的队员都是已经退休的老人,今年已经60岁的叶光华还是我国著名民间皮影戏艺术家叶金舟的孙子。
叶先生介绍,自己小时候特别迷恋看爷爷的皮影,觉得自己的童年时光很快乐。现在,自己也有了孙子,可是总觉得现在的孩子很可怜,没什么好的娱乐项目。为了给孩子们童年增加一点乐趣,几位老人开始重新学习皮影戏,为孩子们演出。
除了一些现场演出,本次民博会通过大量实物、照片、文字材料展示上海各剧种的演变历史、成就。记者在现场看到,本届民博会将集中展示上海市近年来的文化遗产保护成果,上海已有京、昆、越、沪、江南丝竹、锣鼓书、竹刻、顾绣、乌泥泾棉纺织技艺(原称为黄道婆棉纺织技术)等9个项目被文化部列为国家级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