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刺绣资讯 > 正文
民间艺术如何"左右逢源"-以上海松江顾绣为例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刺绣资讯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6月10日-12日,上海民族民间艺术博览会在上海召开,宝山吹塑版画、松江丝网版画、嘉定草编、奉贤滚灯、罗店龙船、青浦田山歌、浦东派琵琶等民间艺术的成就吸引了大量热心市民的目光,其中尤以诗画书印融为一体松江顾绣以其"擘丝细过于发,针刺细如豪"最为夺人眼球。但是,作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顾绣的生存处境却并不乐观。

从两个顾绣展位说起

    在此次博览会上,记者发现了两个顾绣展位,其中一个展位的布展者为上海市松江区文化广播电视管理局,其中的作品均为松江博物馆藏品。而另一个展位则由松江上海电子仪器厂布展,其中陈列的作品均为该厂接管的顾绣师傅们所创作。

    原来,上世纪90年代末,松江工艺品厂解体,全体顾绣师傅在政府关心下由松江电子仪器厂接纳,该厂委托松江大江职校开设顾绣班,培养新一代顾绣接班人。

    目前,这10位年轻顾绣工作者在钱月芳师傅的带领下潜心创作八年。为避免作品过早地流散,这八年内所有顾绣工艺品现在均完好收藏在位于松江电子仪器厂内的顾绣研究所内。

    据钱月芳师傅介绍,目前整个松江区从事顾绣创作与教育的组织仅此一家。多年来,虽然顾绣作品没有参与市场流通、没有经济收益,但松江电子仪器厂一如既往地给予顾绣事业以大力支持,将顾绣研究所内的绣娘们视为工厂的正式职工,享受同等待遇。

接班人、资金-顾绣生存两大难题

    随着上海乃至全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2004年松江顾绣被列入上海市民间传统文化艺术保护范围。

    2006年2月,松江顾绣于北京国家博物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中展示,博得了中外观众的极高赞誉。2006年5月,顾绣被公布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但钱师傅告诉记者,接班人的培养仍然是一个难题。早在上世纪70年代,顾月芳就已经是工艺品厂中学顾绣最好的绣工,"花鸟、山水、人物都是我的专长,没有偏废。如今我已经到了最能出作品的年纪,但我现在更愿意将精力投入到教学中,而不是个人创作。"

    钱师傅的一位学生说,顾绣的独特魅力始终吸引她潜心学艺,但她的同学中因为考虑经济效益和职业前途而中途放弃顾绣的也不乏其人。

    "要绣出成品不难,但要绣出真正的精品绝对需要几十年的钻研。"现在,钱师傅最渴望的就是能培养出一批真心热爱并执著于顾绣的接班人。她经常带学生到上海博物馆、松江博物馆研究各种顾绣真迹,并与苏浙地区的同行探讨,丝线的粗细、针法的使用、色调光影的变化,无一不是影响作品的关键。

    此外,钱师傅还说,国家十分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保护过程中,相关的资金、帮助无法落实到真正从事这项事业的人手中,这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一大瓶颈。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需要多渠道投入

    上海师范大学旅游系范能船教授认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面,应当在文物保护法的规定范围内转变观念,鼓励多渠道投入。就如上文由松江电子仪器厂接管顾绣研究所就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同时,应当建立畅通的信息通道,使国家的资金投入和相关的帮助能及时传达到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的"第一线"。  

    由于民俗民间艺术尤其特殊性,即家族相传、民间相传,所以有专家建议,在接班人培养方面也要发挥其民间传承的特点。所以除了专业从事顾绣的绣工之外,也要大力发掘民间"播种者",使该项技艺得以流传。

    据了解,早在2005年,针对传统民间文化严峻的生存状态,上海在全国率先向一批民间艺人颁发"艺术津贴"。65周岁以上的老艺人发1000元补贴,70周岁以上发1200元,75岁以上发1500元。在首批被列入保护名单的上海民间艺人中,年事最高的松江顾绣艺人戴名教今年已84岁。范教授认为,这就是鼓励民间传承的一大创举。

    复旦大学民俗学研究专家吕静博士则表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还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考虑市场、受众等多方面因素,平衡好"质"与"量"的关系,要下功夫培养专门人才、花时间制作精品,盲目地大规模培养接班人反而会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

来源:本站综合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