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条麻花辫子垂在胸前,镜片后面的目光透出一种真诚,当优雅的刘玉霞站在我们面前时,显得那么坚定而自信。
2000年1月,在曾经红火的石家庄市华鑫五交化大楼工作了20多年的高级营销员刘玉霞下岗了,不久爱人也失了业,生活一下子陷入困顿。可38岁的她萌生了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业的想法。可做什么呢,刘玉霞并没有明确的目标。
经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劣势后,刘玉霞只身来到苏绣的故乡苏州镇湖镇学艺。可到了才知道,有名气的老师是不轻易收学生的。
第一次拜师受挫,刘玉霞很难过。“但我那次收获也不小。”刘玉霞转遍了小镇每家每户,也观察了这里的市场情况,并且凭借自己的“悟性”,感受到了苏绣的很多东西。回来后,她反复练习,绣了拆,拆了绣,绣出不少自认为还说得过去的作品。
二下苏州,一位刘玉霞心仪的老师被她的执着感动了,终于决定收下她。从最基本的握针入线学起,刘玉霞恨不得一天24小时都利用起来。但学习苏绣,绝非想象中那么容易,其制作过程精密,针法变化多样,使用的色线有千余种,一根丝线刺绣时要劈开2丝至48丝,以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刘玉霞每天比别人绣的时间长,提的问题多,老师也十分喜爱这个勤奋的学生。
一年后,学成回来的刘玉霞没有急着开店,而是接收了一些学员,一边锤炼自己的技艺,一边为日后办企业积累人才。2004年下半年,她觉得自己羽翼丰满,筹措着创办自己的企业。但资金成了问题。“我觉得挺幸运的,每一步都赶上了好政策。”桥东区就业服务局的领导得知后,为刘玉霞申请了2万元的小额贷款。
然而,开业后一段时间内,她的店门可罗雀。这里绣品市场几乎是机绣的天下,一般都是从南方运过来直接摆上货架的,价格也便宜。而她的手工绣耗时长、价位高。关键时刻,丈夫开导她,“搞艺术,要用心挖掘,慢慢来,一定会有转机。”
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思考,刘玉霞认定,与低价的机绣相比,手工绣的最大卖点在于品质精美、品位高。她决定坚持手工刺绣的思路,并且在店里支上绣花棚架,当场刺绣。这一下,不仅吸引了过往的顾客,还提高了绣品的信任度。除了买绣品,还有人专门到工作室看她和员工刺绣。时间不长,省会不少大商场和宾馆酒店都开始定购她的绣品。
如今,刘玉霞的产品不仅卖到了北京、天津、上海,还远销到了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她还以苏绣工艺师的身份,应邀到新加坡进行文化交流。
最初决定学习苏绣创办企业的时候,刘玉霞没想到能做到今天这样。问及今后还有哪些具体目标,她说会顺其自然,但希望能给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创造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