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绣工艺画的主要作者,是该村的潘秀芬、潘尧珊姐弟。年过半百的潘秀芬,10岁起就参加黄埔刺绣社跟随姑妈学广绣,是当时刺绣社里年龄最小的学员。她回忆道:“一针一线,都来不得半点马虎,花朵的绣法非常讲究,在哪里下脚都是有讲究的,不然花边线条就不自然。”广绣劳动是当时积极参加生产的一种表现,村里就有200多人加入这个光荣行列;潘秀芬兄弟姊妹8人全都参加了学习。潘秀芬说,当时广绣业的管理者二轻局还专门从工艺美术研究所请来艺师传授针法,而当时广绣艺人大部分还是男子汉,这正是广绣明清以来“多为男工”的特点。广绣艺师传授针法的同时,十分注重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特别是教授美术知识。
“文革”期间,工艺美术遭到严重摧残,刺绣社转行,广绣制作完全停顿,潘氏姐弟一直没有摸过绣花针。近年,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社会日益重视,珠村的优秀传统节日“七夕摆七娘拜七姐”成为天河区一个文化亮点,看到优秀文化恢复起来,潘氏姐弟就构思再创作广绣作品。今年初,他们开始制作绣品画。另两个年逾古稀的姐姐也热心参与。据了解,现在可以坐在绣花棚架前再操绣花针的珠村人尚还有40多人,他们都非常支持,还准备再制作一件史无前例的大型广绣挂画。
图:珠村潘氏姐弟在制作广绣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