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惠琴近年广为世人所知,是因她以艺名“胡大妈”开办的渝绣手工作坊,坊间设在古镇磁器口。胡惠琴以此作为公开招收学徒、传承渝绣技艺的尝试。一批下岗女工和农村姑娘因此得到了绣艺真传,受益匪浅,有的现已成家立业开起了自己的绣坊,“胡大妈绣坊”也名动一时。然而好景不长,设在古镇的绣坊因交不起昂贵的房租而关闭。“难哪,真正
的渝绣作品完全是手工制作,投入产出比例很低,走向市场不容易,传承更不容易。”胡大妈至今说起来都感叹不已。胡惠琴不死心,把绣坊搬回自己家里。跟着来的学生仍然有一大群。她们离不开胡大妈,都信服她出神入化的刺绣技艺。胡惠琴擅长花卉、动物及人像题材,作品于细腻中透出大气,代表作《列宁绣像》由国家工艺美术博物馆收藏。她于上世纪80年代首创的双面异彩绣工艺获得全国同行肯定,曾有广东、江苏及成都的同行专程来渝向她讨教。
但过去的辉煌不能代替今天的努力,胡惠琴心里很明白,所以一直鼓励自己的学生要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胡惠琴说:“学习与创新是一切技艺传承都必不可少的。在这一点上,老师和学生都一样,也需要学习。”她知道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了一件明代女将军秦良玉的战袍,其胸、背、襟、袖所绣的彩色蟒纹和万福、如意、云纹、宝相花纹等针法别致,使整件战袍看上去简洁而大气,说明那时的渝绣工艺已很成熟,值得后来的传承者下工夫学习借鉴。她甚至想象自己如果早生几百年,能亲自动手为女将军绣制战袍,那将是多么惬意的事。有人告诉她,现在已有电视台计划拍摄电视剧,再现秦良玉将军征战四方的故事。胡惠琴眼里一下闪出异彩,高兴地说:“那我们的渝绣就有用武之地了,我希望能为女将军再绣战袍。”
胡惠琴这话是在她的家庭绣坊里说的。绣坊位于渝中区张家花园,很窄,三五张绣架就把房间塞得满满当当。不过,室内光照充足。从窗外射进的阳光透过绣女们的纤纤手指,使绣品闪耀出七彩纷呈的迷幻色彩。那一刻,渝绣大师胡惠琴也被吸引了,神情专注地久久看着弟子们飞针走线,仿佛入了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