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路79号那座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的花园建筑,迄今已有100年历史,人称“小白宫”。
今年初夏,一场名为“复兴顾绣”的小型展览,在“小白宫”举办。
顾绣,源于明代松江府上海县露香园,以名画为蓝本,有“绣艺之祖”之称,因濒临失传而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近日,记者有幸大饱眼福,见识了上海顾绣的过人魅力。惊叹之余获悉,这次展览的举办者,竟是4对年轻的“夫妻搭档”,他们为拯救濒临失传的顾绣技艺,特地成立万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欲以市场、商业的力量演绎“复兴顾绣”的传奇。
他乡遇顾绣发现商机
发起这次“顾绣展”的万锦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有3对“夫妻搭档”,他们在IBM公司任职期间相识。公司总经理涂以枫,之前在IBM公司负责公司运营方面的事务,2003年去美国第一次看到顾绣,被其魅力征服。回沪后,他特别留意工艺品市场,未能觅到顾绣踪迹。后来,涂以枫了解到,顾绣正面临着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困境。
涂以枫将顾绣与苏绣比较,发现苏绣目前定位过于“大众化”,而顾绣是以中国古画为蓝本,题材多以人物为主,是中国刺绣工艺的精品,涂以枫觉得,“顾绣濒临失传,实在可惜;但正因为后继乏人,如果借鉴新的刺绣技术和人才来发展顾绣,不就是商机吗?”
志同道合4对夫妻档
涂以枫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妻子及周琪夫妇、张超夫妇,6个人一拍即合,“如果我们再不努力,若干年后顾绣将完全失传,这对于上海地方文化遗产将是一大损失。”最后6个人商定,就以拯救顾绣作为实施创业理想的突破口。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2004年初,万锦文化公司正式注册成立。
除3对发起人外,艺术总监濮关健和首席绣艺师陈红英,是当代刺绣界难得的“绣艺搭档”。万锦之所以选择他们,也是看准他们是“潜力股”。濮关健、陈红英曾在国内外工艺美术展上多次获奖,其中陈红英13岁开始学绣,她的《金猴》曾获得2004年“杭州国际工艺博览会”刺绣作品的唯一金奖。
瑞鹤呈祥再现顾绣风采
共同的理想将4对夫妇聚到一起。他们决定选择《瑞鹤图》作为复兴“顾绣”行动的象征。据了解,这幅画宋代从皇宫流失,在民间流传了600多年,到明代又传奇般重现皇宫,现藏于辽宁博物馆。也许《瑞鹤图》的失散与回归,似乎正寓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与重新兴盛吧。
在展览现场,记者也看到了这幅取材于宋徽宗赵佶的代表作《瑞鹤图》,画中18只丹顶鹤飞鸣旋舞于碧空,姿态优美生动,营造了一种“祥瑞”的意境。涂以枫介绍说,原画尺寸只有76×50cm左右,万锦这次创作将其放大到130×100cm,尤其是对仙鹤的处理花了很大力气。在表现仙鹤的轻盈飞翔时,陈红英用一般丝线、银线、染色等技术都无法达到效果,最后用进口真丝原料,才取得理想效果。整幅画用时一年零10个月。就这样,他们精心制作了第一批绣品共47幅。
市场推广定位高端客户
客户在哪里?为此,周琪作了详细的市场调查,没有人手和资金,她就利用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读书的机会,专门设计了长达十几页的调查问卷,向50多位“总裁级”同学进行调查。这一招可谓“一箭双雕”,既取得了数据,又宣传了产品。第一批客户浮出水面,他们不但为万锦的定位出谋划策,自己也成了买主。
问卷调查的结果也基本吻合之前的市场定位:顾绣作为刺绣精品,切忌在大街上随便设摊出售,而应以专业展览的方式推向高端客户。几经努力,周琪将第一场展览安排在“小白宫”。期间,除了澳大利亚领事馆、美国商会等100多位外国友人外,很多跨国公司的高管以及法国艺术品经纪人也慕名而来,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目前来看,我们通过专业展览方式推广和销售顾绣非常成功!”说到模式,周琪掩不住成功的喜悦,“上海展览达到的效果超过预期。”
在展览期间,很多观众纷纷询问绣品价格,其中不乏诚意客户。展品中的几幅画,有客户开价达到成本价的15倍,但他们没有出售,因为这些绣品目前都是单品,如果卖出去,那就会影响展览。“如果想现在盈利,那我们开个拍卖会就能实现这个目标。有些客户实在无法拒绝,我们也会妥协。”涂以枫笑着说。就在这次展览期间,有客户坚持买走了一幅《吹箫仕女图》,价格高达数万元,但条件是必须等万锦举办北京展览之后才能拿走绣品,对方也接纳了这个条件。至于《瑞鹤图》,目前仍是万锦的“非卖品”。
通过展览卖产品,万锦公司认同了这个新模式。
立足国内放眼海外市场
上海展览会刚结束,周琪他们立即开办了一家绣品陈列室,地点就在永嘉路一栋老洋房内。“主要是接待展览会回头客,展览结束后,他们也能看到这些展品。”周琪解释道:“首先要在国内站稳脚跟。”
北京的展览势必更受重视。上海展览刚结束,涂以枫便赶到北京,开始筹备北京展览,时间初定9月。众所周知,作为我国的文化、历史中心,北京具有深厚的人文底蕴,预计顾绣作为民族精品更容易得到接受和认同。所以,北京展览的规模、展品数量会更大。
“如果一切顺利,我们的主要目标是海外市场!”张超称,在北京展览结束后,如果效果理想,那下一步就是走出去的问题,下一个展览的地点可能就在中国香港或日本。
顾绣,是明代上海民间发展而来的一种出自名门闺秀之手的闺阁绣。明代隆庆万历(1566-1620年)年间,上海人顾名世在九亩地露香园收徒传艺,传授刺绣,世称“顾绣”,又称“露香园顾绣”。
在顾绣的发展中,顾名世的孙媳韩希孟最杰出。她在针法与用色上神妙独到,故世称闺阁“韩媛绣”。其所绣山水、人物、花鸟已达到“无不精妙”的程度。
●生意经●
商业眼光看顾绣
□安立
顾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太过陌生,毕竟我们日常生活中欣赏到的中国刺绣,是大众版“苏绣”。不过这没关系,当顾绣以它的精致、典雅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同样会眼睛一亮,特别是当我们知道,顾绣原来代表着中国刺绣的豪华版时,相信很多人会和我一样肃然起敬。这就是艺术的力量,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或许,涂以枫第一次接触到顾绣作品时,确实是被其艺术魅力所征服,旋即,激发了他“拯救顾绣”的使命感。但我更愿意相信,同所谓的使命感相比,真正激励他们创业的动力,则是顾绣的商业价值。
首先,一个全球性的“中国热”烘托着顾绣的锦绣前程。这几年,中国字画、明清家具、唐装旗袍、中国武术等等,凡与中国传统文化沾边的,都是“涨声一片”,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极具艺术感染力的中国刺绣精品,作为濒临失传又被发掘的“上海地方文化遗产”,她的收藏价值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其次,从商战角度讲,任何有利可图的领域,最终都会形成激烈的竞争,从而摊薄利润;而只有独享稀有资源者,才能保持垄断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说,万锦的才子们更厉害,他们用诚意和实力,赢得了权威部门的认同,于是,他们便成了顾绣的代言人。他们制作的中国手工绣品,便有了独特的文化标签,有了比别人高得多的文化附加值。
商业眼光看顾绣,其价值就在于它的稀缺性。万锦是用传统艺术和传统文化的壁垒,为自己的商战构筑垄断性的高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