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专家审定,昨日市文化局正式公示我市首批63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据介绍,经市、区文化部门普查,全市原有100余个项目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初步筛选后,71项提交专家论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认定,其中63项有资格成为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这些项目分为戏曲,民间文学,曲艺,民间杂技、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民间习俗共五大类。其中,备受关注的汉剧、楚剧、汉绣、高龙等文化遗产均入选,老通城豆皮制作技艺、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叶开泰中医药传统等武汉人耳熟能详的民间文化也进入公示名单。
自公示之日起至10月11日,市民群众、部门单位对这些项目如有不同意见,可致函、致电武汉市文化局社会文化处(电话027-82830071)或武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办公室(市群众艺术馆内,电话027-82814211)。公示期结束后,市政府将正式确定我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单。
我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公示名单
1、戏曲:汉剧(已入选国家级名录)、楚剧(已入选国家级名录)、黄陂花鼓戏(黄陂区)、新洲皮影戏(新洲区)
2、民间文学:黄鹤楼传说(武汉市群众艺术馆)、伯牙子期传说(汉阳区、蔡甸区)、木兰传奇(黄陂区)、“贱三爷”的故事(蔡甸区)、“惟楚有材”传说(武昌区)、卓刀泉传说(洪山区)、黄陂民间彩词(黄陂区)
3、曲艺:湖北评书(武汉市说唱团、武汉市群众艺术馆)、湖北小曲(武汉市说唱团、武汉市群众艺术馆)、湖北道情(武汉市说唱团、武汉市群众艺术馆)、湖北渔鼓(武汉市说唱团、武汉市群众艺术馆)、湖北大鼓(武汉市说唱团、新洲区)
4、民间杂技、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武汉杂技(武汉杂技团)、顶碗(武汉杂技团)、高龙(汉阳区)、汉口码头号子(硚口区)、单弦拉戏(武汉市说唱团、江汉区)、牌子锣鼓(新洲区)、木兰武术(黄陂区)、五虾闹鲢(蔡甸区)、鳌鱼灯(黄陂区)、八十八行(新洲区)、高跷故事亭子(黄陂区)、墨龙灯(黄陂区)、高跷狮子(新洲区)、高跷亭子(新洲区)、高台狮子(新洲区)、天狮子(蔡甸区)、扑蝴蝶(蔡甸区)、武狮(汉南区)、武汉采莲船(江夏区)
5、民间美术、民间习俗:汉绣(江汉区)、武汉剪纸(青山区)、高洪泰铜锣制作技艺(洪山区)、武汉泥塑(江岸区)、武汉面塑(江岸区)、微缩圆木用具技艺(汉阳区)、人物透雕工艺(武昌区)、篾扎风筝工艺(武昌区)、微缩明式家具技艺(青山区)、武汉花灯扎制技艺(汉阳区)、木雕船模技艺(东西湖区)、小口径瓶内画技艺(硚口区)、黄陂木版年画(黄陂区)、木兰庙会(黄陂区)、汉阳归元庙会(汉阳区)、旧街花朝节(新洲区)、武汉“过早”(武昌区)、老通城豆皮制作技艺(江岸区)、武汉煨汤技艺(江岸区)、蔡林记热干面制作技艺(武昌区)、武汉面窝制作技艺(武昌区)、青山麻烘糕制作技艺(青山区)、黄陂榨油技艺(黄陂区)、洪山菜薹种植技艺(洪山区)、汉正街招牌(硚口区)、叶开泰中医药传统(江岸区)、马应龙制药传统(武昌区)、汉口荣宝斋(江岸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