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刺绣资讯 > 正文
周日大观:绣活工价升 重拾绣花针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刺绣资讯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开拓市场销路使不少弃艺绣工回归老本行,一度陷入断层危机的潮绣曙光初现

 

在海内外享有盛誉的潮绣传承到千年以后的今天,曾一度陷入断层的危机。但是,潮绣艺人们从未放弃挽救潮绣传统艺术的努力,逐渐引回许多弃艺转行的绣工重新拈起绣花针。最近在深圳市举行的第四届国际潮青联谊会上,由近100名潮州绣工赶制的1000多幅潮绣纪念品送到了每位国际潮汕籍青年代表的手里。近年来,潮绣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各种大型政务商务活动中。

困境:潮绣精品师不足三十人

作为四大名绣“粤绣”的主要流派,潮绣曾经陷入一段长达20多年的低迷时期。想当年潮绣鼎盛时期,在潮汕地区的农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做刺绣活,几个农村妇女围坐一屋,飞针走线,唠唠家常。而在城市,绣庄遍地开花,据《潮州市志》记载:清乾隆时期潮州城里就有绣庄20多间。但传统潮绣后继乏人。在潮州,从事潮绣的艺人仅有100人左右,其中具备精品创作水平的绣师不足30人。这些绣工平均年龄是55岁,最大的70多岁,最小的也已40多岁。

已经85岁高龄的林智成是目前潮绣界唯一的“国宝”级工艺美术大师,他的名作钉金垫浮绣《九龙屏风》于1982年获得了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金杯奖”。由于年事已高,近年来他已不再从事潮绣工作了,接过林智成手中棒的,是他的大儿子林镜波。提到潮绣,林老先生最担忧的是:“人亡艺绝”。

由于潮绣工艺技法相当复杂,要掌握专业的综合绣艺,一个有天赋的艺人都需要十多年的磨练。林镜波感叹,现在很少有年轻人投入潮绣这一行了,因为潮绣技艺要下苦功,而且加工值不高。

曙光:拓绣品销路引绣工回归

高级工艺美术师张秀文开了一家绣品公司,从事绣品设计、生产和销售等工作。除了以“商”养“藏”,张秀文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尽最大努力留住优秀的潮绣艺人,发展更多的民间绣工。以前为生活所迫,许多绣师放下手中针线,转行卖菜、做小贩。张秀文致力于拓宽绣品的市场销路,提高绣品加工效益,逐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绣工回归。目前,张秀文的公司拥有精通潮绣特种技艺的优秀绣师,还在农村建立了两个固定的绣工区。

据行内人士介绍,市场需求刺激到绣活工价的提高,是促使许多绣工重操老本行的重要原因。直至2003年以前,创作一幅绣品的工价是每个工时2.5元至3元,照此计算,一个绣工月收入大约在500元至800元,仅能勉强维生,部分绣工不得不弃艺转行。可喜的是,近年来由于政府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潮绣成为政务商务活动礼品,再加上潮绣收藏的风生水起,如今的潮绣工价是每个工时5元左右,精品更可达7至8元。工价提升了,绣工的积极性自然提高了。比如,在接到为今年7月份的国际潮青联谊会赶制1000多幅潮绣纪念品的任务后,张秀文在短短时间内就吸纳了近百名绣工,仅用1个多月时间便赶制完成。

传承:下乡传绣艺培植小绣工

为促进绣工技艺的提高,张秀文经常带着绣师下乡进行指导、培训,她尤其有意识地在年轻人中培植灌输潮绣艺术的理念。在组织百名乡下绣工赶制1000多幅潮绣纪念品期间,许多放暑假帮母亲做针线活的农村小姑娘,最崇拜的人就是张秀文老师。因为张秀文鼓励她们学绣花,绣得好的,张老师会给她发工钱,还可以把自己的练习品留作纪念;绣砸了也没关系,张老师没有半句责怪的话。女孩们雀跃不已,互相约定以后课余空闲时也要帮母亲做绣工活,提高自己的技艺。

张秀文说,潮绣这一传统工艺,有如深扎大地、根基稳固的古树,纵经久旱,但一逢甘霖即可吐发新芽。她愿意为此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发展:政府携企业齐打潮绣牌

近年来,潮州市从官方到民间,都为潮绣的保护和发展采取了实际行动。该市组建了潮州工艺美术研究院、潮州工艺美术协会,聚集一批专家、民间艺人对潮州木雕、潮绣等传统文化进行研究、拓展。以潮州名瑞集团为首的一批潮绣、婚纱晚礼服企业,也大力推动“潮绣文化”。名瑞集团发动20多名新老潮绣艺人组成潮绣精品工作室,让她们从事潮绣品的制作、新工艺技术的研发,还计划将传统潮绣列为企业品牌战略去推广。

编 号: 25732    
摄影作者:   
文件名:ydfhyy69135.jpg  
文件大小:K  
高 X 宽:300 X 400  
说明:ydfhyy69135.jpg

上图:林智成大师和他的《九龙屏风》

名家佚事:为护“孤”散尽家财

高级工艺美术师张秀文倾一己之力保住一批潮绣精品

《玉堂春色》、《百鸟朝凤》、《帝皇系列》,这些让刺绣界和收藏界的专家们叹为观止的潮绣孤品,一一现身于高级工艺美术师张秀文的潮绣工作室中。张秀文当年为了留住这些稀世珍品,几乎散尽了家财。上个世纪80年代,张秀文在潮州市刺绣研究所负责文字理论工作。不久后研究所体制改革,馆藏精品不得已陆续卖出。

张秀文深知这些潮绣精品的艺术价值,她先是自筹了2500元,买下了5幅仅40cm×40cm的小绣品,其中的绒绣《子母狮》曾获1982年的广东省工艺美术精品奖;当得知获国家轻工部创新奖的通锦绣《鸳鸯莲》又要卖出时,张秀文马上找家人筹得1000元买下。而在当时,张秀文的月工资只有60元。1984年,为了留住可能流失海外的《梅、兰、菊、竹》及其他馆藏精品,张秀文变卖了手表、没舍得用过的新款女式自行车,还掏出了准备购房的钱。那时,亲友和同事均难以理解张秀文的做法,不少人笑她痴、笑她疯。但张秀文坚持认为,每幅精品都是从画师到绣师呕心沥血的集体智慧的结晶,怎么都不忍心它们流失。20多年下来,张秀文以她一己之力,为潮州保住了一批潮绣孤品、精品。

近年来,有不少人欲出高价购买张秀文的潮绣精品,有的甚至已将钱汇入了其账户中,但都被张秀文婉拒了。在她眼里,这些都是非卖品,自己收藏的初衷也从未想过要“奇货可居”。

编 号: 25737    
摄影作者:   
文件名:ydfhyy69136.jpg  
文件大小:K  
高 X 宽:300 X 400  
说明:ydfhyy69136.jpg

上图:潮绣被誉为刺绣珍品

相关资料

潮绣是中国四大名绣“粤绣”的主要流派,始于唐宋,盛于明清,被誉为刺绣珍品,今年已被列入首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潮绣针法多达200种,特别是其“垫、浮、勾、勒、通”的刺绣工艺至今仍为机器无法取代。

来源:金羊网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