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三十一日,台湾梅花绣艺术协会会长黄翠华在台北介绍她历时一年完成的绣作《黄山云海》。 中新社发陈立宇 摄
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的传奇人物,每一个传奇人物都有他与众不同的故事。台湾梅花绣艺术协会会长黄翠华就是一个传奇人物。
四十多岁的时侯,黄翠华还是一个家庭主妇,刺绣和绘画对她来说是那么的陌生。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她看到了台湾梅花绣创始人杨秀治的一幅作品,从此迷上了这个行当。
所谓梅花绣,其实就是将中国传统的刺绣工艺与绘画、摄影技巧相结合,以机绣而非手绣,并在针线技术的运用上加以创新的一种艺术形式。
黄翠华说;“梅花绣融合绣技于画理中,针法缜密,配色自然,可以长久保存而不失原貌,此特色正如同梅花,历经风霜冰雪更显清新脱俗,故以梅花绣名之”。
在拜杨秀治为师学习三年后,过去全无基础的黄翠华以作品《草原》获得第十三届台湾美术展工艺奖佳作奖。此一意外的殊荣使她大受鼓舞,更加将全部心力投入于梅花绣的创作中。四年后又以作品获得第五届台湾民族工艺奖三等奖,由于第一、二等奖从缺,实际上就是第一名。
与其说黄翠华有天份,不如说她勤力专注更贴切。正如杨秀治在《黄翠华梅花绣作品集》序言中所说的“翠华勤奋、好学”,“全心全意投入”,才终有所成。
在黄翠华的家中,悬挂着她的两幅代表作,一幅名为《黄山云海》,一幅名为《探索》。《黄山云海》远看酷似出自名家之手的中国画,但其间的云山、松石较之国画要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近看才可看到多种颜色缜密交织的针线。《探索》状似一个混沌的太极图,远看与一般的油画无异,各种油彩般的色调在画布上流动,但设色却给人有比油画更为浑厚积重之感。
黄翠华说:“这就是梅花绣有别于其它艺术表现形式的妙处”。《黄山云海》和《探索》,她各用了一年的时间才刺绣完成。个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以致她直至现在还舍不得出手。
黄翠华的丈夫告诉记者,她的太太知道大陆有很美的山水。象黄山,真是美得令人心醉!可惜一九九八年的一场车祸,使她的身体不再适宜远足,至今引以为憾。
“由于右手在车祸中受伤不能使力,此后,她只能用左手车缝完成作品,但她从未自怨自艾”。黄翠华的丈夫说。
难得的是,黄翠华不仅绣艺出众,而且富有民族精神。采访中,她告诉记者这样一个故事。在她学梅花绣刚有所成的时侯。一个日本的工艺访团曾前来观摩。随后表示愿意以较高的收入推举她去日本教学,条件是要她谎称梅花绣为日本的工艺,但被她婉拒了。她说:“要把中国人发明的技艺说成是日本人的,我实在做不出来”。也正是因为有此际遇,才使她萌生了创立梅花绣艺术协会传承中华工艺的想法。
黄翠华的工作室看起来只有三、四坪大,刚好容下一架绣花车、一台绣线推车及一面安置各种色系绣线的壁橱。她说:“绣花车上的那根车针就是我的彩笔,缤纷的绣线是我的颜料,而画布就是纸”。也许这就是“山不在高,有仙则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