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女俩在制作头发刺绣的工艺画。下图是她们的作品《鹰图》
■吴怀宇摄
今日之星:耿慧英、高婷母女
星事迹:从1998年起,耿慧英开始用头发丝代替丝线刺绣,后来又把技艺传给女儿高婷。母女俩已完成了13幅作品并获奖。
代表作:《乾隆狩猎》《奔马》《黄山风云》
星指数:★★★★
晨报讯(记者杨薇)女儿拥有的一头乌黑靓丽的秀发成了绣线。
沈阳有一对母女,刺绣用的“线”就是女儿的长发。现在母女俩已经完成了13幅作品并获奖。
母女俩8年完成13幅作品
11月8日10时30分许,在沈阳市铁西区耿慧英的家里,面积不大的地方摆着五六幅刺绣作品,都用玻璃和木框封好,立在桌子或地上。
耿慧英指着立在地上的作品说:“这是所有作品里最大的一幅,高600(毫米),宽500(毫米),是清代陈枚的《宫廷仕女》,用8个月完成的。”
耿慧英从小跟母亲学习过刺绣,算是业余爱好,后来她偶然在电视上看到了发绣,从此喜欢上了发绣。从1998年创作第一幅作品《仕女图》至今,已经陆续完成了9幅发绣作品。
“我不想女儿在外奔波,也不想发绣技艺失传,就让她在家跟我学习发绣。她已经独立完成了4幅作品,现正在绣的是最难的肖像绣。”耿慧英说。
女儿高婷小心翼翼地拿出自己最得意的作品———徐悲鸿的《奔马》说:“这是去年7月开始绣的,花了五六个月时间。”
为刺绣女儿没换过发型
看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刺绣作品,耿慧英像疼孩子似的边擦试着边说:“知道吗?这上面的头发大多都是我女儿的,她从小到大没换过发型,留长了我就给她剪了再留,然后拿发丝当线刺绣。”
高婷也说,母亲剪发很有一手,她从来不用去理发店。母亲都是把还没有长长的头发滤掉,留下长发一点点地削下来。
对于发绣上颜色的渐变和红色印章,“那都是把头发焗了颜色的结果。也有一些是焗完的头发,发质还适合做发绣的也可以用。”高婷解释说。
耿慧英表示,她们是省内惟一的发绣制作者,她们的作品在2005年第二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上获得银奖。外国人看了她们的作品直竖大拇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