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以前,张小红的艺术道路并不顺利。她从一名下岗工人到杰出的女企业家,背后的故事耐人寻味。
张小红在检查绣品质量
下岗后寻找人生新目标
张小红原是江西钢丝厂的一名普通工人。2002年5月3日,她下岗了。
从离开工厂那天起,生性好强的张小红就开始寻找自己新的人生目标。一个偶然的机会,天津一位下岗女工开设一家编织厂,解决几十名姐妹就业问题的故事启发了她。张小红想到自己自幼喜爱编织、刺绣、裁剪,且新余尚未有一家编织、刺绣的专营店,何不就从这一行业入手?
说干就干。得到家人支持后,从未出过远门的张小红立即收拾行囊,赴天津“取经”。
苏州学艺归来创办刺绣室
走访天津古文化市场时,张小红发现苏州刺绣工艺品精致高雅,有较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而自己原来的刺绣仅限于花鸟类的普通布艺品。于是,她铁下心来,在苏州的刺绣厂拜师学艺。
在苏州学艺的5个月里,张小红每天四五点就起床,直到晚上七八点才离开工厂。凭着原有的基础和良好的悟性,她熟练掌握了苏州刺绣的针法。学艺归来后,张小红在家里办起了“百灵刺绣室”,开始家庭刺绣、装裱。
夏布绣出国家专利
如何将绣品变成商品,张小红动了不少脑筋。每逢商家开业庆典,张小红总是带着作品赶去推销,遭到拒绝也不气馁。
张小红卖出的第一幅作品是1×1.5米的《红枫》,1200元的成交价坚定了她的信心。为了赶制这幅作品,张小红一个月没日没夜地劳作,双眼经常因熬夜而红肿。《红枫》售出后,张小红的销售渠道开始顺畅起来。
2004年初,张小红利用新余“夏布之乡”的美誉,制作出具有浓厚民间特色的产品。她与同伴创作的《江山如此多娇》、《丽人行》等绣品清新自然,被专家誉为“中国夏布第一绣”。
2005年3月,张小红的“渝州绣坊”在喜庆的鞭炮声中开业,几名下岗姐妹加入其中。2005年7月,张小红开创的夏布绣品成功获得国家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