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之西的苏州高新区被称作“新苏州”。这是一个新城区,只有十多年历史;这是一个高新技术开发区,百分之九十以上产品与全球先进技术保持着同步水平。但充满活力的“新苏州”却把千年的老古董苏绣请进了园区内,并绣出了一个文化大产业。 二00二年,镇湖划入苏州高新区,这个位于苏州最西部的古镇自古以来绣女成群,上至古稀老人,下至青春少女,没有一个不会描龙绣凤的。如今这里拥有绣女八千,是个名副其实的刺绣之乡。
一根银针绣出五亿元
又到月底了,绣娘小玲从老师丽华手中接过这个月的工资。看看有二千多元,小玲满意地装进口袋。她大致估算了一下,由于刺绣销售形势看好,自己的技艺也日渐成熟,老师给她们的工资也开得高了,她今年从事刺绣的年收入肯定能超过三万元。
和许多刺绣名家一样,丽华在镇湖刺绣一条街上也有一个刺绣艺术工作室,除小玲外,还有五十多名学员跟随她学习刺绣艺术。自二00二年,绣品街建成,三百多家绣庄在街上相继开业,店名很多都是绣娘的名字。此外,镇湖在中国七十多个大中城市开设了绣品销售点,当地绣品远销海外几十个国家。
广阔的市场空间,众多的从业人员,不断攀升的价格,使得镇湖刺绣成为前途广阔的文化产业。据不完全统计,二00五年,镇湖绣品全年直接销售额已达五亿元。
一个小镇九位“副教授”
除了刺绣艺术工作室的主人,丽华还有另一重身份:高级工艺美术师。可别小看这个身份,它相当于大学里的副教授。在镇湖,像丽华这样的“副教授”一共有九位。
据了解,镇湖人口才二万多人,但有一百八十多个绣娘具备了与“副教授”、“讲师”和“助教”相当的职称。此外,从二00六年秋季开始,镇湖每年将输送三十名有一定艺术基础的绣娘走进艺术院校接受大学专科教育,以培养艺术修养和文化基础。
上个月,应法国咨询培训公司的邀请,苏州高新区组织绣娘一行五人,赴法国开展中法刺绣应用技术交流。苏州镇湖的刺绣作品以生动逼真的质感和精美细致的绣工,令参观者叹为艺术珍品。
投入亿元建造“公共平台”
刺绣成为了高新区文化底蕴的象征。在十月五日高新区举办的中秋晚会上,镇湖绣娘梁雪芳和台湾同胞一起,为双面绣《团团圆圆》开绣。镇湖刺绣在这里成了海峡两岸同胞情深的见证。更常见的场景是,在会见各国友人时,高新区领导常常拿出苏绣作品作为馈赠礼品,镇湖刺绣在此便化身为中外友谊的纽带。
为促进镇湖刺绣迅速发展,近年来,苏州高新区在苏绣的基础设施、品牌打造等各个方面给予大量的支持。基础设施方面,二00二年完成了长达一千七百米的绣品街的建设;二00五年开工建设“中国刺绣艺术馆”;二00六年五月,又开工建设“镇湖刺绣艺术展示中心”。此外,一个新的“镇湖苏绣研发中心”也已处于筹建之中。由政府投资加市场运作,一举投入近亿元为刺绣建造公共平台,在刺绣历史上,这还是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