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绣风光不再
湖北汉绣是在战国楚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楚文化孕育出的一朵传统工艺美术奇葩,有实证可考的历史已有2300多年。汉绣有45种针法,重绣不重画,采用平、铺、枝、锁、扣、盘等表现形式,具有富丽堂皇、楚韵浓郁的特点。汉绣的形象设计和氛围烘托全部由刺绣来完成,尽量少用甚至不用非刺绣饰物。它用织金缎或钉金衬地,也就是著名的钉金绣,色线布满画面,平凸的组合具备视觉上的冲击力,尤其是加衬高浮垫的金绒绣,更是金碧辉煌,气魄浑厚,宜于渲染热烈欢庆的气氛。汉绣用线多样,用色明快,对比强烈,讲求艺术效果。它常用金线作刺绣花纹的轮廓线,装饰花纹繁缛丰满,热闹欢快,题材具有地域特色、民族韵味,是楚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然而曾几何时,汉绣风光不再,曾经的鼎盛与辉煌成为昙花一现的记忆。如今,从事汉绣传统工艺的人员所剩无几,几位名师年近古稀,后继乏人。
绣种境遇不同
同样有着2000多年的历史,汉绣与苏绣在今天的境遇,有如天壤之别。“家家有绣绷,户户有绣娘”,形容的是苏绣的辉煌。在汉绣没落时,苏绣却拥有了庞大而成熟的市场,在全国各地都开有绣品店。然而即使是一度独领风骚的苏绣,如今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近两年,电脑机绣得到迅猛发展,打破了古老手工刺绣的局限和近代机绣针码的束缚,以其低成本、高效性和表现力,对传统刺绣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另外,街头流行的十字绣也在分解着传统绣品的市场。这种从西方传来的绣法非常简单,只需根据设计图稿,在网格面料上将线通过十字交叉的方式穿过网格即可,易懂易学。由于它具有很高的DIY特性,能让顾客自己设计、自己动手,被年轻人视为时尚而迅速走红。杨小婷在个展中,特意展出了两幅作品:一幅机绣作品《善舞》是她花千余元购得,繁缛富丽;一幅十字绣作品《花架下的少女》是她婆婆所绣,淡雅简洁。她想借此引起众人关注:相比过去的年头,汉绣的处境更为艰难。
能否走向新生
机绣虽然有着强大的优势,但手工刺绣蕴含着作者的个性情感和审美情趣,这种魅力是机绣作品无法比拟的。因此,机绣仍替代不了手工刺绣。但杨小婷感叹,苏绣市场庞大,而汉绣势单力薄。她的一幅作品《龙凤》,是采用汉绣传统的平金夹绣手法绣制,金碧辉煌,富贵大气。她说:“现在,苏绣、湘绣都开始效仿,这种绣法不再是汉绣独有的了。”要拯救汉绣,首先要大力培养汉绣传人及从业者,收集整理汉绣流传下来的各种针法和技法,出版相关书籍,举办讲座、培训、辅导、函授等形式,普及汉绣知识与刺绣艺术。如今,我们既要注重汉绣的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也要注重创作精品或珍品。否则,汉绣不是曲高和寡、得不到普及,就是登不了大雅之堂。汉绣必须坚持艺术品位,体现鲜明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如果被彻底商品化,就会带来价格战下的恶性循环,出现低劣绣品充斥着绣花街、绣制高档绣品的人越来越少的局面。这不但不能拯救汉绣,还将使其面临致命的灾难!杨小婷认为,如果一味追求汉绣富丽堂皇的传统风格,而不进行创新发展,反而会阻碍它走向新生,所以必须拓宽路子。此次她的个展中,约有三四成作品都是采用“游针绣”手法,尝试为传统汉绣注入新的艺术活力。这位年轻的绣者有个小小心愿:希望汉绣能像十字绣那样,成为女孩们的一种时尚,拿起绷子就能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