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刺绣资讯 > 正文
镶真绣《信息日报》 举世美无双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刺绣资讯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热心读者飞针走线在绢丝上绣出逼真版面

 

 19日上午,在南昌市一辆25路公交车上,不少乘客围住一位女士。而吸引大家的,是这位女士手中抱着的一张装裱好的“信息日报”。这是《信息日报》2月6日的头版版面。

  为什么把信息日报版面装裱起来?有特殊意义吗?围观的乘客纷纷询问。

  “这好像是一件刺绣作品。”女士身边一位眼尖的乘客说出了答案。

  听到有乘客认出了这是刺绣作品,作品的主人杜梅自豪地介绍:“这是我手工绣制的一份《信息日报》,是我送给信息日报社的礼物!”而杜梅,就是本报曾报道过的欲亲手绣制镶真版“信息日报”送给本报的热心读者,是位小有名气的民间刺绣工艺师。

本报2月6日实体报纸

热心读者绣出的本报刺绣镶真版报纸 记者王东摄

杜梅在绣坊里工作

用放大镜细心刺绣

  创造第一

  十昼夜手工刺绣报纸

  从3月5日开始,十个昼夜,一针一线,杜梅在一块洁白的绢丝上,利用写意镶真绣法,创作出了全国乃至世界上第一份手工刺绣镶真版报纸。

  说起刺绣中的难题,杜梅称是处理版面上各种各样的字体。她告诉记者,因报纸的字体太多,特别是一些小字,绣起来得小心翼翼,既繁琐又耗时。“我把放大镜夹在夹台灯的夹子上,在放大镜的帮助下力求把每一个字都绣得尽善尽美。白天光线好,我就精心绣小字;夜里,我就着灯光绣大字,一绣就是几个小时。”

  杜梅当时没有报头的“信息日报”四个大字和报纸版面底部线条这两种颜色的丝线。于是,她细心地利用“大红”、“白”、“朱红”等颜料来调色,经过三次调色,调出了与报头“信息日报”字体颜色一致的红色。随后又使用其他颜色配出了蓝色线条的颜色。杜梅立马将这两种调好的颜色画在白纸上,用快件寄到了苏州。苏州厂商根据杜梅提供的颜色,又用快件将与颜色一致的丝线及时寄给了杜梅。

  刺绣期间,杜梅得了重感冒,发烧头痛。可她舍不得放下完成了一半的刺绣作品,到医院打完吊针,就赶回家继续刺绣。

  3月15日9时30分,杜梅绣完了最后一针,世界上第一份镶真版刺绣报纸就此面世。杜梅和丈夫反复端详着这一珍贵的作品,“我们自己感觉很不错,尤其是报头的‘信息日报’四个大字和版心的图片,色泽艳丽,极富立体感。”

  真假难辨

  镶真版《信息日报》逼真传神

  镶真版的《信息日报》一拿到本报,其逼真的画面就吸引了众人的目光。本报总编辑彭平连连称赞:“真的是非常逼真,十分难得啊!感谢杜梅女士对本报一如既往的支持,也感谢读者对信息日报的厚爱。”

  本报的几位副总编辑在仔细欣赏过这件难得的作品后,也赞不绝口:“尤其是报头的‘信息日报’四个大字,太像了,和实体报纸上的几乎没有区别。”

  记者拿出2月6日当天的实体报纸对照这件作品进行了比较,发现人只要站在一米开外,就分不清哪个是刺绣作品,哪个是报纸了。

  记者注意到,刺绣作品中除了对字体的处理异常细腻外,对于版心图片的绣制也花了极大的功夫,图片中人物的笑意、眉梢,哪怕是神情都被刺绣得丝丝入扣。

  对话杜梅

  不怕徒弟成对手 希望镶真绣产业化

  杜梅现在不仅有自己的“杜氏绣坊”,很多作品还被游客带到国外。有一次,一名英国游客为了等一幅君子兰的绣品,硬是推迟了回国的时间。

  2002年杜梅下岗后,因为在刺绣上有很深的功底,她选择了刺绣作为创业方向。创业不久,杜梅就在刺绣行业闯出了名声。她开始带徒弟,而且都是免费的。现在,杜梅已经带了三十多名徒弟,大部分都是四五十岁的下岗女工,其中还有残疾人。如今,不少人已经出师,有几名徒弟还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对四五十岁的下岗女工来说,学镶真绣不算难。只要肯学,很快就能上手。一件30cm×50cm的镶真绣作品能卖到600元,收入还是可观的。”杜梅说,希望更多人了解镶真绣,学习镶真绣。“我不担心带出的徒弟最后成为竞争对手。从业的人多了,就可以互相了解、探讨,既可以把镶真绣做得更好,同时也弘扬了赣文化。”

  杜梅告诉记者,她想把镶真绣做成一个产业,形成规模,急需相关部门的支持,希望有实力的企业在资金和管理上进行扶持。“一个人的力量太有限。前段时间有一个客户,要购买15幅‘八大山人’的镶真绣作品,可我只有两幅,我又去别的搞刺绣的朋友那里找,最后也没有找齐。如果形成了产业和规模,区区15幅作品根本不在话下。”

来源:大江网-信息日报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