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陕北榆林吴谷县的张延丽女士,拿了三双陕北婆姨都会绣的鞋垫,在西洽会上引起外地客商的关注。此前浙江一家外贸公司与她签订了一份8000双十字绣鞋垫订单,销往法国,高兴地她合不拢嘴,说这么多的鞋垫,够我们当地妇女绣一年的。
张女士和丈夫高先生早先是做陕北的传统红枣生意,走南闯北她总要带些自己和母亲绣的“陕北一绝”———手工绣花鞋垫,作为小礼品,送给生意伙伴做纪念。一个偶然的机会,张女士在北京朋友家看到,她送的绣花鞋垫本该穿在脚下,然而,朋友把它压在了桌子上的玻璃板下面,爱不释手地对她说,绣的这么精美的鞋垫,咋舍得穿在脚下,应该作为工艺品供人欣赏,一席话说得张女士茅塞顿开,鞋垫为啥不能作为一种工艺品来销售呢?
吴谷县下自十四五岁的女娃,上至六七十岁的老太太都会熟练做这种鞋垫,手巧的妇女只要两三天就能做出一双。但是绣花鞋垫的水平参差不齐,在当地妇联的帮助下,培训了当地的绣花骨干,带动周围的妇女制作,使绣出的鞋垫能达到统一的标准。
今年四月初她与一家浙江参加西洽会的公司签了8000双鞋垫的合同,她还担心接到这么大的订单自己做不出来。
提起这次参加西洽会的收获,她说以前她认为好的鞋垫就是色彩绚丽、工艺复杂的。昨天一些南方客商询问有没有只绣一路平安、四季发财等简单吉利话的鞋垫。张女士说,其实绣花比绣字难得多,纯朴的陕北婆姨认为工艺最难绣的就是最好的,其实市场说了才算好。好销的,需求多的才是好产品。
来源: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