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服装信息 > 刺绣资讯 > 正文
陆树娴:从地下工作者到扬绣大师
Θ联科绣花网[乐绣网] 服装信息-刺绣资讯  Θ添加时间: 2018-12-07
84岁的陆树娴正在刺绣

    今日扬州网消息:昨天,文昌中路的一家酒店内,一场传奇般的聚会。

  60年前,5位镇江女子职中的女学生在邵伯地下交通站的指引下,分两批从扬州奔赴苏北解放区。60年后,这5位女学生赶来扬州,感谢当年交通站的负责人——陆树娴。

  这场跨时空的聚会,的确让这些八旬老人激动不已。

  陆树娴的另一个身份是扬州刺绣大师。半个月前,冯骥才专程来扬看望了她,并透露,她将成为首批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沙家浜》里的阿庆嫂

  4月18日上午,玉器街一座老楼的顶楼上,陆树娴正静静地伏在案台上绣一幅郑板桥的墨竹图。这幅刺绣,老人准备送给刚参加工作的外孙女,已经绣一半了,竹叶青翠欲滴。“因为是给家里人绣的,所以就不严格按照墨竹来绣了。”陆树娴笑着解释,“给年轻人的,颜色总要活泼些呀!”

  “别急着绣啦!您现在是‘国宝’,要注意休息啊!”女儿陆俊俭打趣道,“母亲性格一直比较娴静,心里再激动也不会放在脸上。这也许是‘职业习惯’吧!”

  安享家庭温馨的老人,此时已不太愿意回忆自己波澜起伏的历史。不过,曾接受过她帮助的人,至今记忆犹新。

  1948年11月,镇江女子职业学校的4名女学生,在扬州地下组织负责人蒋建的指引下,准备奔赴解放区。“当时,从扬州到高邮临泽的解放区,没有地下交通站的接应,根本不可能通过国民党的封锁线。”当年的女学生之一、今年已80岁的丁潜告诉记者,蒋建告诉她邵伯兴源钉铁店是地下交通站,钉铁店老板娘陆树娴可以带她们通过封锁线。

  “那个时候,陆树娴特别像《沙家浜》里的阿庆嫂。”另一个当年的女学生陈志展说,过封锁线的时候,她跟站岗的国民党士兵打招呼,以“老总啊!我家刚剁的猪头肉,到我家喝酒啊”来分散对方的注意力,一边暗使眼色让她们赶紧过去。

  蒋建告诉记者,陆树娴是扬州地下组织主要成员陆勤的妹妹,他们考察了很久,认为她思想进步且精明沉着,于是决定发展她负责交通站工作。“交通站有三条纪律我现在还记得呢!”聚会时,陆树娴认真地说,“一是不问来人姓名,二是不问来人从哪来,三是不问来人最终去哪里。当时的联络标志与暗号是一本章回小说和一张便条。”

  学画学古文的扬绣创始人

  “我母亲的纪律意识特别强。”陆俊俭告诉记者,解放后几十年来,她从来不提自己的这段历史,而是一心忙于刺绣。陆树娴刺绣的基本功缘于她的母亲,“当时大户人家的女儿,都要会闺阁绣。”陆树娴说,她七八岁时,母亲就开始教她刺绣。“我们家刺绣是有‘家学’的,我妈妈还为清朝的织造局绣过东西。”

  1957年,扬州成立“探花刺绣小组”,此时陆树娴已举家搬迁扬州,她参加了这个小组,开始致力于刺绣,成为扬州刺绣早期创始人和开拓者之一。

  “当时扬州刺绣要出彩,要与众不同,怎么办?”陆树娴说,大家最后一致认为,要发展写意绣,以区别于以工笔绣见长的其他绣种。

  为了体现扬州特色,一开始,陆树娴他们选取的画稿都是“扬州八怪”的作品。

  工夫在“绣”外,为了更好地领悟八怪作品的精神,陆树娴开始向当时的扬州国画大师顾伯奎学画,师从江寿祠先生学古文,“学好古文,那些画上的题词才能真正理解!”

  迎接解放的钉铁店老板娘

  浸透了传统文化的陆树娴,其实并非一个“旧派”老人。“老太太还喜欢看青春偶像电视剧呢!”陆俊俭告诉记者,她的母亲很善于接受新生事物。

  更令记者惊讶的是,她的床头读物竟是《译林》!“我最喜欢读外国小说了,1979年《译林》创刊到现在,我一期都不少!”陆树娴笑着说。事实上,上世纪40年代的陆树娴正是怀着对新中国的无比热情,接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地下交通任务。

  1948年年底,扬州解放前夕,邵伯镇上显得很乱,国民党军队来去调防,军容、军纪越来越差,解放战争胜利的消息也不断传开,与此同时,国民党的反动宣传也甚嚣尘上,邵伯镇上一些头面人物纷纷逃亡江南。陆树娴的家人也打算离开,而她却自告奋勇地要求留下来看守钉铁店,随时准备迎接“亲人”到来。

  1949年1月25日,扬州城解放。就在当晚,陆树娴接受了最后一项任务——26日配合地下组织派来的向导,在邵伯镇上迎候进城的工作团。

  84岁的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不过,当84岁的陆树娴安坐绣架前的时候,你实在无法想象当年她是一个怎样的热血青年。

  尤其是当她熟稔地将一根丝线分成48等份,拿起仅有普通针三分之一大小的绣花针,绣出一件件令人叫绝的精品时,她纯粹已是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

  不过,老人对扬绣工艺后继乏人忧心忡忡,如今最年轻的手绣传人已经40出头。老人觉得,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多出作品。退休至今,她绣制了众多大师的作品:罗聘的《葫芦》、黄慎的《柳鸭图》、李方膺的《盆兰》、李鱼单的《喜上梅梢》以及清末任伯年的《归田风趣》和现代范曾的《灵运临风图》等20多篇作品。“只有让后人重读我的作品,来读懂扬绣吧!”性格一贯开朗的老人,第一次表现得有些无奈。

来源:扬州晚报
以下花样可直接上绣花机做货:
乐绣(联科)制衣刺绣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