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绣鞋
黑色眼珠、红色睫毛、黄色胡须、蓝色鼻子、粉色眉毛、金色的丝线和亮片……30岁的高勇右手持针,左手拿鞋,为制作的虎头鞋做着最后的装点。昨天,记者在鼓楼公园金陵工坊见到忙碌的高勇时,他说:“今年生宝宝的太多,虎头鞋来不及做啊!”
做一双鞋 起码得花一天
“摸摸虎头,吃穿不愁;摸摸虎背,荣华富贵;摸摸虎尾,十全十美……”高勇一边做鞋,一边和记者说起了虎鞋经,“绣虎头是最麻烦的,用的线要不少于5种鲜艳的色彩,眼睛要夸张,睫毛、眉毛要神气,鞋帮上的图案就随意一些了!”只见高勇从线团上取下线头,两股黄线合二为一轻松穿过了针眼,一针、两针……老虎头顶上方方正正的“王”字就缝好了。“为什么用棉布,而不用绸布?”一个年轻人好奇地问。高勇抬头打量了他,微笑着说:“年纪大的人忌讳用缎面给小孩子做鞋,因为缎子的谐音是‘断子’,所以虎头鞋最好用棉布来做。”
别看虎头鞋个头小,可制作却不简单,选料、上浆、裁剪、绣虎头、绣鞋帮、缝合,哪个步骤都少不了。高勇忙着手里的活向记者介绍,做一双纯手工的虎头鞋,起码得花上一天时间。
做鞋7年 今年生意最好
高勇在家里三兄弟中排行老二,因为从小体弱多病,11岁前都没有上学,一直是妈妈的“小尾巴”。儿时的记忆里,妈妈经常给邻里乡亲的孩子做虎头鞋、虎头帽,送给对方时总会收到一瓢面粉或者半袋山芋作为“谢礼”,时间一长高家的面粉、山芋多得吃不完。1997年,20岁的高勇成了村子里第一个外出打工的青年,他在南京一个服装厂当了一名裁剪工人,第二年他就在小市租门面开起了裁缝店。
2000年,小高的老客户、一位南师大的老师得知高妈妈会做虎头鞋,便托高勇带了6双鞋,说要送给学校的外籍老师。当高勇把虎头鞋送到老师家时,对方硬是在他口袋里塞进了300元钱。“这6双鞋能值300?我当时觉得3块钱都不值!”高勇说,那300元钱触动了他,原来虎头鞋也能赚钱,他很快又回到了蚌埠,专心向妈妈学做虎头鞋。回到南京,他在新街口摆起了“虎头鞋”地摊,屡屡被逐后,他和洪武路一家意大利餐厅的老板成了好朋友,天天在餐厅门口等着老外来买虎头鞋……现在,高勇成了金陵工坊和南京民俗博物馆的民间艺术家,做鞋、绣花成了他每天的工作。
今年适逢生育高峰,虎头鞋持续供不应求,他忙得视力都有所下降,才赶出来一百来双,实在忙不过来的时候,他甚至多次打电话给安徽蚌埠的妈妈和大婶,请她俩来当“枪手”。
“绣男”琢磨出“虎头”系列
高勇不但做虎头鞋,今年他还自己琢磨做出了可爱的“猪头鞋”,一面世就被市民一抢而空。昨天,记者在金陵工坊看到,高勇做的虎头帽、布老虎、虎头枕一一陈列在展厅内。最令记者感到意外的是,高勇还做出了只有拇指大小的虎头鞋,缝上小中国结和红丝线,虎头鞋便成了一条手机链。看着橱窗里满是自己的创意,高勇有些得意,随手捏起一双“迷你”虎头鞋,放在手心里把玩。
“我妈生的全是儿子,以前一直担心自己的手艺会失传,结果全部落到了我手里,可我该传给谁呢?我的儿子才21个月,他以后会不会愿意学这个?如果他不学,那还有谁会有这个耐心,一针一线花上一天的时间做一双孩子的鞋?”高勇轻轻地叹了口气,把鞋小心翼翼地放回了橱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