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至清初,上海露香园顾氏以“画绣”之誉震溢海内,其典雅的风格、丰富多变的针法、绣画合璧的形式,对其他传统绣种影响深远,日臻于“画绣”的巅峰,证明了“针丝也足以千秋”。 露香园顾氏,以明代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进士顾名世起始著称。顾绣出自露香园顾氏闺阁之中,据明姜绍书在《无声诗史》中记载,顾名世长子顾萁英之妾缪氏,长于丝绣,巧夺天工,极有口碑,刺绣人物气韵生动,得其手制者无不珍惜。故有“上海顾绣始于缪氏”之说。 明嘉靖至崇祯年间,顾氏“韩媛绣”使顾绣负盛名于天下。顾名世的次孙顾寿潜善画,师从董其昌,娶武林(今杭州,古称武林,一说湖南武陵,与武林谐音。)韩氏希孟为妻,韩氏工画花卉,尤擅刺绣,绣工殚精运巧,风雅别裁,作品气韵极为生动,有呼之欲出的质感,背景及细微之处着墨点染,绣画合璧,妙手天成,绣品为世人所珍视,享誉至今。韩媛善画,绣画甄选稿本眼光极高,受明代松江地区“云间派”绘画风格的影响,刻意追求绘画意境之古雅。顾寿潜在韩希孟《宋元名迹册》的题跋中说,韩希孟“搜访宋元名迹,摹临八种,一一绣成,汇作方册”。《宋元名迹册》表现了韩希孟高度的美学修养和巧夺天工的艺术造诣,是穷作者数年心力的巅峰之作,其艺术成就至今无人超越。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顾绣宋元名迹册》为八开册页,画稿临摹八幅宋元名迹,以白色素绫为地,用四十余种深浅不同的丝绒线及扁金等绣作而成,针细于毫,丝甚于发,针法丰富而多变。灵活运用擞和针、齐针、滚针、套针、平金、编针、接针、松针、施针等针法,使作品具有笔墨意趣。 《洗马图》画稿出自元代著名画家赵孟頫。作品绣绘驭者洗马的情形,因画施彩,因材施针。巧妙运用十余种擘制细过于发的彩色丝线、金线,灵活变换套针、滚针、齐针、接针和平金等针法,既传神地表现出原作中骏马无所羁缚的风采和驭者对马的喜爱,又通过针黹表现动物、人物肌体纹理、皮毛,使之具有丹青不能比拟的丝质光泽和精妙质感,细腻逼真,生动传神。 《百鹿图》绣绘梅花鹿湖边回眸的宁静神态。《补衮图》绣绘一位端坐的秀丽女后,神态专注地绣衣。《鹑鸟图》中鹌鹑的羽毛不同于皮毛,巧用施针细密绣制,在运用施针的同时,适当延长羽毛边缘褐色线条,使羽毛更具立体效果。《米画山水图》稿本是宋代画家米芾和米友仁父子之画。描绘江南自然山川的俊秀和雨雾中的朦胧缥缈。《葡萄松鼠图》并不描绘松鼠的正面或俯瞰,而是运用集套针,通过精细的针法绣制腹、尾的茸茸皮毛,表现松鼠活泼顽皮的动态。《扁豆蜻蜓图》中蜻蜓的翅膀施以冰纹针,用丝细若蚊睫,有如纱如雾的透明质感,惟妙惟肖。《花溪渔隐图》追摹元四家之一王蒙的画稿绣制。《宋元名迹册》每幅均有朱红“韩氏女红”绣印及“五峰珍赏”朱印,并钤有“净香室秘玩”、“宝奎号五峰”、“秘晋斋印”,末开有“韩氏希孟”款,对页有董其昌题赞,册尾有顾寿潜作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