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白绸紧绷在木架上,一根五寸来长的绣花针穿引着彩色的丝线,或是清雅的兰花,或是富贵的牡丹,或是游弋的锦鲤,在冯玉英灵巧的手下,这些便“活”在了白绸上。其实,冯玉英是一个很平凡的女子,不过她又是一个不平凡的女子。她所有的不平凡来源于她手上的这根小小绣花针。
针这头 坚守老成都艺术
根据刘丽提供的线索,昨日下午,记者来到了冯玉英所在的金牛区迎宾路社区,没有丝毫困难就找到了冯玉英的家。暗红色的金丝绒旗袍,开门的冯玉英娴静地看着我们。在她的身后,一幅幅五彩斑斓的蜀绣扑面而来。
冯玉英是这个城市里为数不多的、仍固守传统工艺的老成都艺人之一。她那20多平方米的客厅就是一个蜀绣小作坊,触目处尽是五色蜀绣。“我母亲就是蜀绣艺人,所以我从6岁开始就学习蜀绣了。”冯玉英告诉记者,随着社会的发展,机器制造代替了传统的手工技艺,原来善于蜀绣的人纷纷转行了。因为缺少销路,冯玉英曾一度放弃了自己的手艺。但对于传统艺术的责任感让她最终又拿起了绣花针。
“我就觉得这么美的艺术,不能就这样放弃了,一定要让我们的后代看到这些。”不放弃是冯玉英对蜀绣的态度。2003年,她重新拿起了绣花针,选择了坚守。
针那头 办起蜀绣培训班
2003年,重新拿起绣花针的冯玉英身边多了好多同行人。当地一些妇女在她的影响下,开始跟随冯玉英学习蜀绣技艺。在当地街道的支持下,冯玉英办起了蜀绣培训班,招收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残疾人。“残疾人就业比正常人困难,而蜀绣这个行业,只要手是好的,坐着就能就业。对残疾人来说,学习蜀绣手艺,是解决就业非常好的办法。”冯玉英刚开始跟随母亲学蜀绣,母亲就教育她做蜀绣的人一定要有颗善良、美好的心。这颗质朴的心让她的蜀绣培训班大门向残疾人开放。
就在这个时候,冯玉英家里出了一件大事情。2006年,冯玉英的儿子遭遇了一场车祸,手部、脚部都受了重伤,行动很不方便。刚开始儿子非常颓废,后来儿子看到有那么多和他一样行动不便的人来跟随母亲学蜀绣,他的心理慢慢开始变化。最后,儿子一边继续学习计算机,一边在家跟随冯玉英学习蜀绣。不到两个月,儿子也掌握了蜀绣的基本技法,还深深爱上了这门技艺。更让冯玉英欣慰的是,儿子脸上重新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这让她心里暗暗下定了决心,要去帮助更多的人。
不抛弃 挑起残疾人的梦
很快,她把自己的培训班改为残疾人免费蜀绣培训班,班里的徒弟越来越多。冯玉英不但免费传授蜀绣技艺,还总是自己掏钱为他们买线和布。蜀绣学习的成本不低,培训一名残疾人一般需要半年以上,丝线、绸布等花费在1000元以上。这可是赔本的买卖,但冯玉英却一直坚持,因为在她的培训班里,许多残疾人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希望和方向。“只要他们笑,我付出的一切都值了。”
“好多人都等待着我们的帮助,只要我们付出一点,就能够为他们点燃一生的希望。”冯玉英说,这是作为一个文明成都人应该具有的最基本的品质。
新闻特写
她一生最幸运的事:碰到玉英姐姐
曾红英是冯玉英最喜欢的徒弟,也是工作室里最勤奋的学生。10年前,曾红英突然得了一场病,她把自己封闭了起来,10年都没有迈出家门一步,不和任何人说话。去年4月,曾红英的父母把她送来学习蜀绣。刚来时,曾红英一言不发,什么也不想做。冯玉英每次都手把手教她,和她聊天,关心她的冷暖,慢慢地,曾红英变了:开口说话了,对别人有笑脸了,也学会了绣花。曾红英告诉记者,她一生最幸运的事情就是碰到了冯老师,现在她病好了,精神也愉快,很幸福。“明年的心愿就是找个爱自己的男朋友,一起开始新生活。”说这句话的时候,曾红英把羞红的脸蛋藏到了玉英姐姐的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