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们的衣服上,你可以看到我们的历史。”侗族导游小曾说,“从高山上下来的侗人,我们就在衣服上绣着树木森林和鸟兽;从水边来的侗人,就在衣服上绣着河流和鱼虾。”
千百年的迁徙历史,就这样被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记载下来,“永远不会弄错的。”
每天清晨5时,做布的大娘就会开始在青石板上敲打这一叠叠黑色的侗布,混着鸡蛋清,在木槌的反复敲打下,侗布逐渐泛出隐隐的光泽。
这是每一个侗家人婚丧嫁娶都必须用到的布料。上好的布料,从种棉花到织成布,再加上自己妈妈精心的刺绣,一套完整的嫁衣至少要两年才能完成。一般的侗族姑娘,一辈子也只有这么一套盛装,有的姑娘出嫁时,身上穿的甚至是祖上传了好几代的嫁衣。
贵州艺术家刘雍是一位有心人,近20年来,他走村串寨,收集那些色彩艳丽、绣工精致的少数民族服装,并开始研究其中蕴涵的历史和文化。
“不单是侗族,贵州苗族的服装更加丰富而美丽。历史上,苗族形成了很多不同的支系,小花苗、大花苗、短裙苗、黑苗、长角苗……不胜枚举。他们的装束各异,但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爱美。”刘雍说。
因为“爱美”,贵州少数民族的衣服上绣满各种图案花纹。在刘雍的专业眼光看来,“这是代代相传的符号,它们记载的,正是民族的神话传说乃至历史故事”。
不过,在姑娘们的眼中,衣服就是衣服,一套精心缝制刺绣的衣服,足以为她们增添吸引别人注视的光彩。
“城里的百褶裙都是机器熨烫出来的,而我们的百褶裙,千褶裙可都是用指甲一道一道手工掐出来的。一辈子有这么一套衣服,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小曾说。
因此,她们对这套衣服格外珍视。只有出嫁或者重大节日,才会郑重地穿出来。而且,自家的父母和兄弟会帮她们把衣服挑到节日的会场,在会场外更衣;庆典结束后,她们又立刻会把盛装脱下,小心地保存。
“这些衣服我们甚至都舍不得用水洗,脏了太阳晒晒就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