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十个男儿九个粗心”,男人绣花,你见过吗?
这天,我慕名来到黄石镇宋乃文戏装坊,这里的男子飞针走线的绣工一点也不逊于绣娘。
家住黄石清江村的宋乃文年近六旬,是从事莆仙戏装手绣工艺的民间老艺人。从艺40多年来,他从手绣起家,专注研究挖掘莆仙戏装的古韵风情,他设计的戏装曾多次捧回省市舞台美术展览服装类最佳奖。后来,宋乃文又将自己的绝活传授给4个子女。
宋乃文的绣坊里,挂满了生旦净末丑的各式戏装,在华灯的照射下栩栩如生。宋乃文耐心地为我讲解手工刺绣的程序。他说,戏装手绣古朴繁杂,首先要由老绣工绘图设计,再进行制版、运用各种针法刺绣;一件普通的手绣品至少要耗费一个绣工足月的时间,不仅要静心耐心,更要绣出古韵来,其间的寂寞亦非常人能忍。
说起戏装手绣的传承,宋乃文甚是感慨,“随着现代车绣、电脑绣的出现,一件手绣品的工钱几乎是电脑绣品的10倍,市场不景气加上金线之类的许多原材料的停产,使手绣工艺更加日渐衰落,我自己的2个儿子都转行了!”
而更让人感慨的是,现在,全市会手绣的艺人不多了,而且他们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人了;年轻人很少能耐得住这份寂寞,坚守这门技艺。如果不加保护,这门传统技艺很快就要面临失传了!
31岁的宋一山是宋乃文最小的儿子,11岁就学习手绣的他和父亲一样,十分痴迷坚守这门传统技艺。
宋一山的绣工一点也不逊于绣娘,他不仅右手能绣,左手也善绣。
“其实男人很有设计天赋,只要你爱上这门技艺,你也会享受到艺术快乐!”提起男人绣花的尴尬,宋一山笑着说,小时候,绣花大都是“女儿国”的事,男人绣花不免遭人笑话,每次一有人来坊间,他和哥哥都会害羞地趴到绣架下;现在,他的手艺已经可以和父亲一较高下了,他也渐渐体味到这门手艺的珍贵,他越发希望自己能把这门民间传统工艺发扬光大。
采访中,宋一山总是默默埋头,心思全在绣针上。他告诉我,绣大靠戏服上的虎头甲衣,这是电脑绣时代仅剩的手绣品之一。因为虎头上的眉目、牙齿是点睛之作,只有手绣,才能尽显武将的威风,在舞台灯光下呈现古朴的效果。我留心地计了时,绣好这件甲衣要耗费2个小时,可包括材料费,它的市场价只有十几块。
临近傍晚了,抚摸着年久光滑的绣架,回忆起上个世纪80年代末手绣工艺的鼎盛,宋乃文很是激动。他一再动情地说:“莆仙戏的春天来了,希望我钟爱一生的技艺也要随之复苏,才不枉我虚度六十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