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临桂宛田、五通等乡镇看到绣有各种图案的“背篼”,那大多出自宛田瑶族乡瓮洲村的妇女之手。由于是纯手工制作,图案鲜明,该村制作的背篼很受附近几个乡镇村民的青睐,产品更是供不应求。
“老板又催货了……”前几天,记者来到瓮洲村, 60多岁的首大娘说,一大早就有老板打电话订货了,根本忙不过来。记者看到,首大娘旁边放着好几块布料,上面都绣满了图案,她正戴着眼镜在布上仔细地描花纹,不到几分钟一朵鲜活的梅花就描出来了。这是绣背篼的第一道工序。
首大娘说,描完图案后就用针线就着图案绣,背篼分为“袖子”、“背心”、“绳子”等几部分,她们的工作就是在其上面绣上花纹,为了省时间,一般都是把各部位绣完了直接交给老板,由他们自己缝合起来。
“由于是纯手工制作,一般一个背篼需要两三天时间才能绣好。”首大娘说,这手艺她从小就会,全村 100多户,每户家里的女人也基本都会。但奇怪的是,除了瓮洲村,附近几个自然村乃至全乡甚至全县都很少有人绣背篼。她说,全村从十几岁的女把爷到七八十岁的老太太,只要视力好都能绣背篼。虽然谁也说不清这手艺到底是谁传下来的,但经过好几辈人了,这手艺一直没丢。
村里的妇女不但绣背篼,而且也喜欢用背篼。下地干活、上街买东西时用背篼把孩子一捆,背在背上既轻松又美观;一些当外婆的还喜欢把自己绣的背篼当礼物,送给满月的外孙。
绣背篼对技术水平要求并不高,心细、勤快就行了,农闲时,村里的妇女们就在家绣背篼。由于附近乡镇只有瓮洲村妇女会做,一直以来成为了一个“垄断”行业,每天上门订货的老板络绎不绝,妇女们也乐意,因为她们坐在家里每个月一人能赚三四百块钱的手工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