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瑰宝汉绣艺术受到各方关注
汉绣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地刺绣,清朝初年由荆州、沙市传至武汉。其色彩浓艳、构思大胆、手法夸张、绣工精细,在我国绣林中自成一格。因其极具楚韵遗风,因而得名“汉绣”,并与当时的苏绣、湘绣三分绣品天下。清朝中后期是汉绣的鼎盛时期,近40家汉绣铺扎堆汉口大兴路,上万名绣花匠人云集于此。1910年和1915年,汉绣制品分别在南洋赛会和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牌,名扬海外。1944年,美军飞机轰炸大兴路附近的日本军火库,绣匠们四散逃命,汉绣开始走向衰败。目前,汉绣主脉有两支,即武汉的任氏汉绣和由武汉迁到洪湖的吴氏汉绣。吴氏汉绣传承六代后继无人,濒临失传;任氏汉绣第四代传人任本荣,是目前唯一精通汉绣的老艺人。
精美的现代汉绣作品得到朱毅部长大加赞赏
去年汉绣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今年6月14日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任氏汉绣第四代传人任本荣向市领导汇报了工作室目前的首要工作重点,就是抢救整理汉绣70余种针法;任本荣表示,将把每种针法绣出一个小样,以供存档。另外招收学员也是当务之急,为了保证汉绣艺术的代代相传,他准备收2至4名关门弟子,系统全面传授汉绣艺术,让汉绣艺术后继有人。对于招收的弟子,将会考虑以协议合同的方式来进行约束;由于年岁已高,今后自己将只做教学和汉绣图案设计工作。
在当年火灾中任本荣抢救出来的清代汉绣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