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在辽宁省第二届“红山杯”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上,发绣传承人耿慧英带来了《奔马》等作品。每幅画在灯光的照射下都有头发的光泽,图中的红色印章也是?了颜色的头发。用人的发丝的天然色泽制作的刺绣作品,富有立体感、高雅,又能经久保存,被誉为“东方一绝”。耿慧英的发绣被沈阳市列入今年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在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据介绍,发绣原称“墨绣”,即用墨色头发刺绣,起源于唐朝,距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清朝出版的《顾绣考》一书中记载:“远绍唐、宋发绣之真传。”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发绣《东方朔像》,相传为南宋皇帝赵构之妃刘安所绣。
发绣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传统刺绣技艺,蕴含着深厚的民间风俗传统和文化心理积淀,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发绣用精选的自然色头发做绣线,绣品富有立体感,具有淡雅清秀、稳健苍润的艺术情趣,艺术价值十分独特,更具有收藏价值。由于人发耐腐蚀,不褪色,适于永久保存,且制作技法和艺术风格独特,被世界上许多人视为收藏珍品。
到了清代以后,发绣逐渐衰落,几乎失传。居住在沈阳市铁西区的耿慧英,世代传习发绣技艺,耿慧英自小从母亲处传承了发绣制作技艺。母亲张瑞雪祖籍河北,熟谙发绣技艺,在世时,向心灵手巧的耿慧英传授了发绣制作技艺。耿慧英掌握了发绣制作技术中滚针、旋针、缠针、套针、施针、乱针、虚实针等多种针法,成功绣制了十余幅风格独具的发绣作品。为了使发绣技艺能够传承下去,耿慧英现带着女儿高婷一起做发绣。“慧英发绣作品”的突出特点是:工艺复杂,技术高超。普通刺绣是用各色柔软的丝线绣成各种画面,而人发具有硬、圆、滑、富有弹性等特点,所以发绣的技术要求高,工艺复杂,制作起来有很大难度。发绣作品从设计、勾样到刺绣的结束,要花费几十乃至于百多个工日,这也只完成了一大半,还要装裱、嵌锦、配上高档的红木框架,方能算全部完工。双面绣制,典雅古朴。耿慧英通过传统发绣独特的藏线技术,使绣品正反两面都自然成像,装裱在精雕的红木框架中,两面观赏,具有典雅古朴之风,艺术价值很高,并宜于保存长久。耿慧英说,和一般的刺绣相比,发绣可难多了。头发紧了容易断,松了不好看,有时候睡不着觉也合计。
耿慧英发绣忠实于发绣的制作传统,完全以自然黑色头发为原材料,不加任何染色,依靠各种复杂的针法、技法体现画面的层次和深浅浓淡,立体感强,使作品显示出“墨中有色”的国画韵味。2005年耿慧英参加北京第二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时,作品《耕罢》获得银奖,很多观众评价其发绣作品具有北方豪放大气的风格。
发绣在辽宁独一无二,是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通过挖掘发现的颇具价值的传统工艺。
来源:辽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