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色纳纱绣佛手花鸟檀柄团扇(清)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在唐代诗人杜牧的《秋夕》里,深宫中的女子,轻挥团扇,打发着寂寞的光阴。然而,碧镯皓腕中所持的轻盈精致的宫扇在这首充满深蓝与银色的诗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在一片凄凉之中,越是美丽的东西则越是哀怨。而秋天的扇子,失去了在夏天挥风取凉的作用,被弃之箱箧,也象征着这位深宫女子被遗弃的命运。
唐代宫扇已经难觅,我们眼前所见的是一把清代的宫扇。八葵瓣形,扇面以绛色纱为地,薄如蝉翼,上面绣着折枝佛手、菊花与枝头小鸟等纹样。扇边四组五色的几何卷草纹饰与护托上的蝠寿图案都是皮制的。檀木扇柄上阴刻着竹、桃、灵芝、水仙等四季植物,填涂蓝色,有“灵仙祝寿”的吉祥含义。与佛手花纹颜色一致的黄色绦穗从细节处显示了宫廷用扇的品味。
这把团扇的精致之处就在于它的纹样是用纳纱工艺绣出的。纳纱是我国传统的刺绣工艺之一,亦称“戳纱”或“纳绣”。绣的时候用素纱做绣底,有规律地按纱眼用各色丝线行针刺绣,或垂直,或斜向,针路规整匀齐,具有强烈的织纹感和装饰效果,这是纳纱绣所能带来的独特效果。纳纱工艺一般用在宫里后妃们夏日穿着的服饰上,纱质的面料通透挺括,穿起来凉爽舒适,而上面的纳纱绣,又处处显示了宫廷服饰精细考究、时尚华丽的特色。另外,文武官员所穿官服胸前的补子通常也是用纳纱工艺绣制的。而对于寂寞的宫中女子而言,绣制各类小件的纳纱佩饰和活计,比如荷包、香囊、扇套等等,也是她们平日休闲赛巧的方式之一。
作为夏日消暑取风的扇子,很难说清其确切发明的年代,清楚的是,无论团扇还是折扇,扇子渐渐成了人们展示巧思的媒介,成了文人抒发感情的寄托。清代宫廷里的扇子更称得上是一种工艺品,除了丝绢竹羽、玉、翠、犀角、象牙、香木、宝石种种材料点缀其中,唯恐不知其奢侈富贵。然而,即便满身绫罗珠翠,在天凉如水的夜里坐看牵牛织女星,不如在真挚的爱情里“只羡鸳鸯不羡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