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镇湖街道以创业带动就业实践思考
如何实现农民的持续增收是新时期各级党委、政府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一个难题,然而,苏州高新区镇湖街道却从自身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能人效应,全力打造“绣娘经济”,走出了一条“以创业促进就业、以就业推动创业”的新路子,镇湖的成效引人瞩目,镇湖的实践值得总结。
一、
镇湖,位于苏州西部,濒临太湖,辖区面积2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万。由于区位条件并不具备优势,很长一段时期乡镇经济很不发达,农民除了种田,一般从事外发刺绣加工为主。然而,就是短短五年多时间,“绣娘经济”快速崛起,名闻天下,镇湖,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如今一定程度上已成为“苏绣”的代名词。以能人为主体的“绣娘经济”所产生的积极效应集中表现在五大方面。
——以刺绣产业为主体,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几年来,镇湖的刺绣产业蓬勃发展,刺绣销售产值由2002年的2.7亿元,增加到去年的5.8亿元,年均增幅达16.5%,刺绣已成为镇湖的支柱产业,去年刺绣销售产值占销售总产值的比重达75.2%。刺绣产业支撑作用的充分发挥,有力地推动了镇湖经济的快速发展,街道销售总产值由2002年的4.21亿元,增加到去年的7.71亿元,年均增幅达12.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也由2002年的900万元,增加到去年的4600万元,年均增幅达38.6%。
——以刺绣产业为主导,带动了老百姓收入的大幅增加。镇湖刺绣从以往的农民副业到如今的主业,极大地致富了农民,“绣娘经济”成为广大农民创业、就业的平台,农民在这里得到了持续增收。如今,在镇湖直接从事刺绣制作生产的绣娘有8000多人,从事刺绣设计、生产、销售及与其配套的电脑印花、花线、木工工艺等“小老板”近1000人,其中年销售产值超过150万元、具有一定规模的刺绣企业有35家,由此还催生了一批油漆、包装、运输等相关行业。据统计,由于镇湖“绣娘经济”的发展,带动农民就业超过12000名,镇湖的劳动力就业率超过95%,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2年的5923元,增加到去年的16000元,年均增幅达22%,其中刺绣收入占农民收入的比重达65%。刺绣经济的发展壮大,还使得镇湖从过去的“接包”加工刺绣产品转为“发包”给周边乡镇,带动了周围大批农民的就业。
——以刺绣产业为品牌,提升了镇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明代《姑苏志》载“精细雅洁,称苏州绣”,原来苏绣出名主要在市区专业坊巷以及城外横塘、木渎等地,镇湖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绣品发放站。时光荏苒,如今的镇湖已在全国崭露头角,成为著名的刺绣品生产基地和销售集散地,镇湖的绣娘在全国大中城市设立了300多家销售点,绣品销往全国各大中城市,还远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和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镇湖由此获得了大批荣誉:1998年省文化厅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2000年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称号,2005年镇湖刺绣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06年文化部命名为“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并被国家旅游总局命名为“刺绣之乡——镇湖生态旅游区”。
——以刺绣产业为龙头,形成了鲜明的城镇建设格局。如今,镇湖因“苏绣”而闻名,而刺绣这种传统工艺也深刻地影响着镇湖的城镇建设,以刺绣产业的集群发展为主要形态,“绣娘经济”向主要街区集中,构筑了具有文化风貌与内涵的城镇特色。比如,“一街”,即绣品一条街,全长1700米,聚集着产、供、销于一体的400多家绣庄,各种绣品琳琅满目;“一馆”,即中国刺绣艺术馆,建筑面积达5000平方米,填补了国内大型刺绣展馆的空白,成为展示刺绣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人们到这里可以寻找到苏绣的发展印迹,可以充分领略到苏绣不同发展阶段名家的作品;“一中心”,即镇湖刺绣艺术展示中心,建筑面积达2.1万平方米,是镇湖的名人绣坊,这既为名人绣娘提供了创大业的新舞台,也成为一道亮丽的城镇风景。
——以刺绣产业为依托,崛起了一大批农民刺绣艺术家。刺绣产业的不断壮大,使得镇湖的农民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镇湖,已经可以说“户户搞刺绣、家家有绣娘”,镇湖农民已经从过去绣绣被面等日用品、旅游纪念品到创作刺绣艺术品,镇湖刺绣经济正经历着一种转型升级与艺术升华,伴随着这一进程,镇湖的农民也发生着脱胎换骨的变化,昔日田间的农家女成为新时代的绣娘,其中一批绣娘从一般的刺绣工匠正在成为农民刺绣艺术家,涌现了卢福英、姚惠芬、姚建萍等十大绣娘,其中6位绣娘被列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目前镇湖有1人成为省高级工艺美术大师,6人成为省高级工艺美术名人,21人成为省高级工艺美术师,150多人获得中、初级技术职称。在各类中外刺绣作品评比中,镇湖绣娘的获奖作品达500多件,其中金奖100多件。首位“副教授级”绣娘卢福英潜心钻研刺绣技艺,运用中国画和西洋画相结合的乱针技法,摸索出似画似照亦似绣的人物肖像绣,其绣制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沙特国王法赫德》同时荣获中国首届民间艺术博览会金奖。
二、
镇湖“绣娘经济”的成功崛起,特别是近五年来的跨越发展,深刻反映了镇湖党政一班人坚持从本地实际出发,坚持致富广大农民,坚持引导、鼓励和扶持农民走创业带动就业之路,树立了农民创业的典型。
1、打造发展载体,集聚创业优势。镇湖党委政府一班人认为,过去镇湖的刺绣主要以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分散经营,难以形成规模集群优势,刺绣产业必须集群、集聚发展,这就需要党委政府着力建设发展载体,搞好配套项目建设,才能鼓励和推动更多农民创业就业,做大做强富民经济,真正造福于民。近年来,镇湖积极向上争取财政支持,采取政府推进和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法,先后投入资金7亿多元用于创业载体建设。1998年建成了特色绣品街,两侧的店面房以成本价卖给从事刺绣研发、展览、制作、销售的刺绣从业人员,很快集聚起了蔚为壮观的刺绣市场。目前绣品街已入驻绣庄达430余家,为其配套的电脑辅助设计、丝线面料销售、装裱包装等专业商店达40余家。为放大刺绣产业的发展优势,2007年又建成了中国刺绣艺术馆和镇湖刺绣艺术展示中心,既为绣娘们带来了更多商机,也使她们牢牢树立精品意识,更加注重提升自身绣艺。目前,刺绣艺术馆还吸引了周边及外地缂丝、香山建筑、青铜器制作、玉石雕刻、红木雕刻等工艺品经销商进驻,创业载体优势进一步增强。
2、提供完善服务、营造创业氛围。近几年来,镇党委政府努力工作为农民创业就业提供全方位服务,激发了群众的热情和干劲。一是成立自主创业服务中心。按照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工作“六到位”的标准,建立了“一站式”、“一条龙”服务制度,为镇湖农民提供创业培训、咨询、项目推介、执照办理、工商税务登记、开业指导等系列服务,为创业绣娘介绍劳动力,解决农民创业初期遇到的各种困难,在创业绣娘和农民之间架起信息沟通的桥梁。二是帮助农民掌握刺绣技能。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及工青妇等部门充分发挥职能优势,通过举办专家辅导班、创业专题培训等各种形式,帮助农民掌握和学习刺绣技艺,近年来已开发的刺绣类公益性岗位500多个,帮助农民实现就业。三是开展创业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开展以“双学双比”、“巾帼建功”、“镇湖绣娘手拉手,致富路上一起走”等为主题的创业就业实践活动,营造出“比、学、赶、帮、超”的浓郁氛围。
3、加强政策扶持,优化创业环境。为更好地推进能人创业带动农民就业,镇湖充分发挥政策的引领作用,先后制定了《关于刺绣产业发展的产业扶持政策》、《镇湖刺绣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规划》、《镇湖街道失地人员自主创业基金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比如,为鼓励和促进刺绣产业的发展,街道推出了针对有创业愿望的农民实行免费创业培训、“零门槛准入”、“零行政收费”、提供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等一系列优惠措施。2006年,街道设置了旨在为绣娘提供创业资金和贷款支持的创业扶持基金,当年为5万元,累计至今已达30万元。比如,去年建成的镇湖刺绣艺术展示中心有43套名人绣庄,平均每套建筑面积达500平方米,街道以低于市场价20%的优惠价出售给绣娘,直接让利于民,以帮助他们创业。还比如,在扶持刺绣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镇湖非常注重品牌效应,不仅注册了“镇湖刺绣”品牌商标加以保护,还成立了“刺绣市场管理办公室”,严防和打击外来劣质绣品混入刺绣市场,为绣娘营造了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4、培养创业人才,发挥能人示范。镇湖党委政府一班人深刻地感受到,传承提升刺绣技艺,做大做强刺绣产业,刺绣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为此,镇湖积极开展了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刺绣从娃娃抓起。近年来,街道在中小学开设了刺绣劳技培训班,进行刺绣技能现场教学,增强学生们对刺绣技艺的兴趣和爱好。二是实行合作办学。2006年,街道与苏州工艺美术学院合作开设了定向招生的“刺绣专业大专班”,由街道出资提供学费补贴并设立“镇湖苏绣人才”奖学金,目前已有2届60名“科班绣娘”在读。三是提升绣娘素质。街道根据绣娘的实际情况,积极与省、市职称评定单位联系,相对调整评职标准,帮助绣娘申报工艺美术职称,以此激发绣娘争先创优的意识,打造镇湖苏绣的品牌,目前已涌现出姚惠芬刺绣艺术馆、梁雪芳刺绣工作室、周海云刺绣研究所等一批能人创业实体。四是发挥带动效应。街道不仅切实加强对本地刺绣人才的培养,还先后引进、集聚各类刺绣专业技术人才3000多名,以能人创业带动群众就业致富。在镇湖,每开出一家新绣庄,可吸纳下岗和失地人员30名左右,名人绣庄可吸纳就业人数近百名。比如,绣娘朱寿珍免费传授刺绣,帮助300余名妇女走上就业之路,有的绣娘技艺有成逐渐自立门户,又吸纳了不少姐妹就业,有效发挥了能人创业的带动效应。
三、
当前,在党中央积极倡导“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快推动全民创业,真正实现富民,镇湖的生动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不少有益的启示。
第一,坚持准确定位,开创一条适合创业的产业富民之路。镇湖的实践,使我们深切地感到,在区域经济发展浪潮中,并不是每个地方都具备区位优势的,但如果综合考虑自身条件,因地制宜,准确定位,扬长避短,寻求突破,同样能够脱颖而出,赢得新的比较优势。镇湖三面环湖,受保护太湖生态和水资源的限制,不但无法大规模发展工业经济,就连临湖的养殖业发展也大受限制,必须在城市化进程中找准一条契合自身实际的发展道路。镇湖党委政府一班人认为,镇湖是苏绣的传统产区,刺绣是当地的传统副业,这是农民创业就业优势,也是镇湖的产业优势,只有传承和发扬传统刺绣文化,做大做强曾一度面临萎缩的刺绣产业,全力打造镇湖刺绣品牌,才能振兴本地经济、实现产业富民。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镇湖开始把发展刺绣产业作为发展地方经济、提高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来抓,于1998年率先建成了特色绣品街,将农村分散的刺绣生产经营整合到了一个平台上,从而比同样拥有刺绣传统文化的周边东渚、通安、光福等乡镇更具载体优势,为刺绣产业今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2年8月,镇湖经区划调整划归高新区,随着高新区“北扩西进、二次创业”战略的实施,镇湖的发展定位越来越清晰。根据《苏州高新区协调发展规划》的空间发展战略,镇湖将承担苏州市重要的特色加工业基地的区域功能。高新区将镇湖定位为“苏绣文化、自然生态”的集中展示区,并进一步提出了“规划、整理、造景”的总要求。抓住新的发展契机,镇湖对刺绣产业进行深度挖掘、包装提升,形成了集刺绣设计、加工、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在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专业市场集群,推动农民群众走上了创业就业之路。
第二,坚持科学统筹,实现经济、文化、生态、富民“四位一体”协调并进。镇湖的实践告诉我们,在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街道作为新时期区域经济的组成部分和城市发展的载体,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镇湖调研,无论是与高新区、街道领导座谈,还是与绣娘直接接触,我们处处感受到了协调发展的思想,协调发展的氛围。镇湖党委政府认为,新形势下,镇湖既有承担保护弘扬的历史重任,又有谋求创新发展的现实使命,“绣娘经济”的神韵初现、快速发展,刺绣产业的方兴未艾、发展壮大,既是镇湖人将自身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客观要求,也是镇湖人创新科学发展理念和协调区域发展的实践抓手。鉴于这样的认识,镇湖依托太湖及刺绣的独特山水和人文条件,以刺绣产业为龙头,生产旅游产业和现代休闲农业协调发展,努力打造了“中国刺绣艺术之乡”、“中国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三大品牌。近年来,围绕建设苏州最佳居住环境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区的目标,街道大力开展“文化镇湖”、“生态镇湖”、“平安镇湖”、“和谐镇湖”创建活动,进一步促进了区域经济,刺绣文化,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十年耕耘,十年收获,镇湖在传承与创新刺绣传统文化中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在发展地方经济的同时又保护了生态环境,而农民收入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可以说,科学发展观在镇湖得到了很好的贯彻落实,文化传承、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农民致富“四位一体“协调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第三,坚持政府引导,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国内外经验表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行业协会在促进企业合作与交流,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加强政企沟通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镇湖的实践看,“绣娘经济”实际上也是一种“规模经济”和“集群经济”,这种发展模式不是分散、单一的,如果没有组织起来形成一定的规模,就无法发挥集聚优势。在组织过程中,政府只能以引导方式进行,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具体运作中的规范和管理智能则应由行业协会承担。镇湖在规划建设绣品街的同时,为适应刺绣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于1998年底成立了民间组织“镇湖刺绣协会”,主要承担培养刺绣专业人才,开展刺绣技术研究和交流,从专业的角度来引导镇湖刺绣产业的发展等重要职能,目前已吸收会员单位134个。十年来,刺绣协会始终坚持“服务苏绣工艺美术文化,服务广大绣娘”的宗旨,致力于镇湖刺绣品牌的打造,致力于促进绣娘的创业就业,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比如,动员和组织绣娘参加各种类刺绣专业培训,技术交流活动,以提高技艺水平:比如,鼓励和组织绣娘大师、刺绣经营者参加各种刺绣展览、展销、展评活动,以提升品牌形象;还比如,邀请报刊,电视等各类媒体对镇湖绣娘、镇湖刺绣进行宣传和报道,以扩大知名度。通过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加强管理和改善服务,刺绣协会有力推动了镇湖刺绣由分散式发展到集聚式发展的转变,为刺绣产业的大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去年,刺绣协会会长虞美华当选为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刺绣专业委员会首届主任委员,今年刺绣协会又被中国妇联授予“全国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镇湖刺绣在全国刺绣行业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第四,坚持能人引领,注重激发农民创业者的主体作用。“绣娘经济”一定意义上更是一种“能人经济”。一方面,街道充分发挥绣娘大师的主体作用,以能人创业带动群众就业。近年来,街道绣娘或拜师学艺,或进专业美院深造,在不断攀登刺绣艺术高峰的同时,绣娘大师带动了一大批群众就业致富。高级工艺美术师梁雪芳的作品多次获国家级奖金。在名利双收的同时,她深感有义务、有责任带动周围的姐妹共同富裕起来,于是通过义务收徒的传艺方式,帮助街道失地农民和下岗职工闯出刺绣致富之路。对于名人绣庄的绣娘来说,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另一方面,街道充分发挥能人效应的辐射作用,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近年来,“绣娘经济”的发展,不仅为镇湖周边东渚、通安和光福等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机会,仅东渚绣娘就有近4000人直接或间接为镇湖绣庄提供刺绣服务;而且不少绣庄的绣娘“绣而优则创”,成为新的创业能人;镇湖“8000绣娘”创大业还直接激发了“4000”绣郎“在刺绣关联行业的创业热情,包括印花业、花线业、装裱业、物流业等刺绣制作辅助行业的快速发展起来,一大批拥有不同技能的人群从周边省市汇聚到镇湖,为刺绣产业链的日臻完善和“绣娘经济”的蓬勃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