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刘少颖这个名字,认识他的人不多,而在潮州市收藏家协会,人们都知道他年纪轻轻,却对潮绣情有独钟。目前,他收藏的从清末到当今的潮绣作品,已经超过1千多幅。
他是怎样和潮绣结缘的 这里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初识潮绣
那是2005年底,一个从河北来的参观团莅潮,带团的领导刚好是刘少颖的朋友。那天,刘少颖带他到潮州市文化长廊参观,在一幅一米大的“福”字展品前,他驻足良久。刘少颖随着他的目光望去,原来,这个“福”字是潮绣。这位朋友说,一直听说潮绣是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主要流派,可直到今天才真正领略到潮绣那独特的魅力。走过很多地方,看过很多绣品,他从没有见过这种垫高绣,他想像不出潮绣怎能绣出像浮雕那样富有立体感的效果。他一下子就喜欢上潮绣,临走之前,嘱咐刘少颖一定要帮他买到这样的绣物带回去,让家乡的人也见识见识潮绣。刘少颖是饶平客家人,此前对潮绣并不了解,当然无从向朋友介绍潮绣的源流。他一方面叹服潮绣的技艺,一方面为自己的无知惭愧。尽管这是他第一次看到潮绣,不过,他很爽快地答应了朋友。
结缘绣娘
为了满足朋友的愿望,刘少颖立即四处打听。功夫不负有心人,经人介绍认识到全国十佳民间艺人、省工艺美术大师、现年67岁且已有整整60年绣龄的李淑英。
认识李淑英,让刘少颖也了解到潮绣的兴衰史。
李淑英出生在潮绣世家,从祖父开始,家里就以经营潮绣为生。在7岁那年,李淑英就学会潮绣。如今,潮绣多达200多种的技法,她样样精通。如二针龙鳞转针、旋针、过桥针、凹针绣、垫筑绣等60多种钉金法,她都运用自如。刘少颖看李淑英现场表演,但见她每一针法均具独特制作效果,其巧妙运用使绣物惟妙惟肖,刘少颖简直看呆了。原来潮绣竟有如此独特的魅力!就这样,刘少颖开始和潮绣结缘。当得知李淑英及其他老一辈潮绣艺人家里还保留有上世纪70年代以来的各种绣品时,刘少颖萌发将其全部收购的念头。他发现李淑英以前绣的绣物,都具有时代的特征,保存这些东西,可以见证当时的历史。
就这样,刘少颖在征得她们同意后开始大量收购了她们以前的绣品,为此还办起了一间艺术收藏馆供人欣赏。
传承潮绣
认识李淑英之后,刘少颖和潮绣结下不解之缘。他开始三天两头往李淑英家和民间潮绣展览馆跑。频繁的接触和深入的了解,使他对潮绣从开始的一窍不通变为行家。而在知道了潮绣的兴衰史之后,他也为潮绣后继乏人感到揪心。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潮州的潮绣达到鼎盛时期。那时,潮州会做潮绣的人多达十几万,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做潮绣,很多人还以此为生。然而,时至今天,从事潮绣这一传统手工艺的,竟不到百人。以致潮绣在人们的头脑中被淡忘,大部分年轻人跟当初的刘少颖一样不知道潮绣为何物。面对这样的情况,他感到心痛。
2006年,当潮绣被列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时,刘少颖更认识到,保护潮州这种传统手工艺,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他决定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开展保护工作,于是萌发了进一步收藏潮绣的念头。他收藏潮绣的目的也变得明确起来:收藏就是为了很好的保护。当然,单纯的收藏还远远不够,还必须让潮绣后继有人。刘少颖知道,从事潮绣,创利不多,这是许多年轻人不愿学习这种传统手工艺的原因。为此,必须找到“有心人”。他知道家乡一个朋友有个女孩中学毕业后在家没事做,就动员这个女孩到潮州学习潮绣技艺,并请求李淑英让其作她的传承人。当得到李淑英的应允时,刘少颖开心极了。为了让这个女孩能安心学艺,刘少颖还为她提供工资和住宿。
如今,刘少颖和李淑英成为忘年之交。有时两人也会切磋潮绣方面的知识,刘少颖每次收集到老的潮绣作品时,都会第一时间通知英姨,英姨会马上来到刘少颖所在的兰花苑友香书画艺术馆里,然后俩人就津津有味地研究起来。李淑英见很高兴,逢人就说,真的没有想到,竟有年轻人会喜欢潮绣。她称赞刘少颖,说他是潮绣的有心人。
刘少颖知道,靠个人的力量是不足以振兴潮绣的。但起码,他可以用自己的行动去带动和影响更多的人加入保护潮绣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