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时节,万物复苏。记者在龙山县采访返乡农民工时,听到一个一双鞋垫的故事。
2月17日,彭琼、彭东姐弟在车间劳作。
龙山县是土家族聚居地,土家织锦即“西兰卡普”闻名全国。1991年,龙山县塔泥乡的土家族小伙子彭道慧走出山门,凭着“西兰卡普”的功底,在深圳一家绣花厂找到了工作,并很快成为技术骨干。2008年5月后,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工厂订单越来越少,厂里的人也不断减少,彭道慧知道自己已不能久留了。可回家后能做什么呢?在苦苦思索中,他忽然看到了女友从家乡寄来的一摞绣花鞋垫。当天,他拿着这些鞋垫到街上一摆,一群人便围了上来,拿在手上啧啧称奇,其中不乏金发碧眼的老外。30多双鞋垫很快被一“抢”而空,回家一数,均价达到了80多元!彭道慧笑了,他找到了回家的“路”。
回到家乡后,彭道慧把亲戚们邀在一起,开始了鞋垫的手工作坊式生产。不久,他又碰到了王光吉几个刚返乡的农民工。几个人一合计,决定开办一个土家巧手工艺鞋垫厂,由彭道慧负责生产。
厂址选好后,几个人埋头建厂房、运机器、招工人,干得热火朝天。期间,龙山县委书记张才金带着8个部门的人到厂里现场办工,帮助他们解决难题。
巧手工艺鞋垫厂开始生产的鞋垫成本高、价钱贵,不好卖。几个人分头到山东、陕西、山西等地考察后,结合土家工艺开发出价廉物美的新产品,没想到样品一到销售商手里,订单就络绎不绝。
一双鞋垫做成要经过布壳、烘烤、绣花、绞边等8道工序。如今,土家巧手工艺鞋垫厂的规模不断扩大,已有绣花机30台、绞边机25台、匝机7台,日生产量1.8至2万双,每月生产鞋垫已超过60万双,产值超过100万元,产品畅销全国26个省市,并已出口到韩国、越南等地。
土家巧手工艺鞋垫厂现有职工250人,大半是返乡农民工。记者在现场采访了土家女工彭琼。她跟弟弟原在广州同一个厂内打工,由于“厂里减人、减工资,干不成了”,便于去年下半年回到了龙山。可回家一看,姐弟俩傻了――嫁出去的彭琼没有在婆家分到田土,长期在外打工的弟弟也一直没有调到田土,两人成了“无地农民”。虽说在外打工赚了些钱,可总有坐吃山空的一天啊。正在犯愁时,听说家门口办了个鞋垫厂,彭琼便马上拉着弟弟跑到厂里应聘,因为都有“西兰卡普”技能,两人都顺利进了厂。
我们问彭琼多少钱一个月,她挥挥鞋垫开心地笑了:“月均工资1500多元。可这里的1500相当于外面的2000多呢,因为外面的消费高。”彭琼接着说:“在家门口打工,还能和家人在一起。”
离开龙山前,我们得到个消息:县里出台政策扶助返乡农民工创业,要在小鞋垫上做出大产业,仅此一项便可为1.5万名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
点评:技多不压身
身怀一技之长,走遍天下不慌。像彭道慧、彭琼这样能尽快“东山再起”的返乡农民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凭借一技之长走出了困境。俗话说,技多不压身。技术多,本领强,机会就多。对于返乡农民工来说,有一技之长的,应该寻找适应于自己特长的机会去就业和创业;没有一技之长的,可利用这个机会,学点技术,提高素质,以利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