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奶奶赠鞋垫
“希望总理能穿上老区人民做的鞋垫,来看看湖北新农村的变化”
耄耊老人18天绣出感恩鞋垫
如果不是亲眼看见,你很难想象一位89岁的老人能飞针走线,为总理温家宝订制了一双漂亮的绣花鞋垫。昨日,记者驱车200多公里找到英山县温泉镇百丈河村时,田桂华婆婆正被乡亲们围着讲述绣制鞋垫的过程。
“鞋垫是全棉的白布,一共5层,用我们英山的小麦粉熬调的浆糊粘牢,晒干。”田婆婆一边比划一边说,用棉布绣花的鞋垫,既透气排汗,又能养脚解乏,我们山里的姑娘出嫁,都时兴带一双给新郎。
记者在现场看到,田婆婆穿针、引线,纳底、着色,就算是站在一旁的大姑娘也啧啧称赞。
百丈河村原本是一个远离英山县城的高寒山村,多数群众住的是茅草屋。2001年,在当地政府的帮扶下,不仅搬迁到山下的马路边,家家用上了自来水和太阳能。“去年,先是特大雪灾,接着是四川地震。我从电视上看到,总理每一次出现,都走到了最危险最艰苦的地方,看到了我们老百姓的苦。”田婆婆说,作为农民,没有什么可以表示的,但是自己从小就开始绣鞋垫,要是能为总理绣一双,那该多好啊。
可是绣些什么呢?
田婆婆找来三儿子查茂进,让他用毛笔字写下一个“福”字,剪下来粘在鞋垫上。“我没读过书,用绣花针写字,这还是第一次。”田婆婆说,红色的“福”字绣在脚板心下,代表我们老百姓有这样的总理,有福气。每只鞋垫都绣上紫、蓝、棕3朵梅花,“梅花香自苦寒来,寓意是经得起各种艰难困苦的考验”。田婆婆说,两双共6朵是希望国家和总理顺顺利利。再配上绿色的叶子,一齐花了18天时间。
“看到他收下鞋垫,还向我问好,我不晓得有几高兴!”田婆婆通过本报捎话给总理,希望他能穿上老区人民做的绣花鞋垫,来看看湖北新农村的变化。
记者 王兵 通讯员 杨辉 胡涂 郑虎 发自黄冈市英山县百丈河村
记者 金振强 配图
“农民的礼物,一定要送给总理”
村支书王金初解密赠鞋垫
本报北京专电(特派记者 左洋 秦杰)昨日,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英山县温泉镇百丈河村党支部书记王金初透露,来前有许多村民托她转给中央领导礼物,当看到田奶奶绣的鞋垫时被感动了,也方便带进会场。
按照规定,中央领导人在人大湖北代表团参加讨论时,有规定不准单独合影、不准送礼物等。
“我思前想后,也没和领导汇报,想着鞋垫是农民的礼物,一定要送给总理。”王金初说,那天攒足了劲,赶到总理面前送上鞋垫,即使挨批评也认了。
今年,王金初向全国人大提出7个议案,多是关于农村建设的。
■两会讨论组从不迟到早退
近几日,记者多次参加王金初所在小组的讨论,她总是一身红装,说着普通话。王金初说,我是大别山地区4257个村中唯一的一位人大代表,我一定记下全国两会的话,回去讲给大伙儿听,要他们知道,党和政府非常关心咱农民。
去年初,当选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的王金初首次到北京开“两会”。作为一位来自湖北农村的人大代表,她在审议《报告》中热情地建言献策。会后,有代表笑着说,讲的好是好,就是一些方言听不懂。回村后,王金初下决心学说普通话。
■鞋垫奶奶是新村受益者
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的英山县,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这里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毕升的家乡,也是“中国名茶(绿茶)之乡”。
百丈河村在2000年以前是英山县最贫困的村,全村209户分散居住在海拔千米的高山上,年人均收入不足700元,但是今天的百丈河村,全村人均年收入从300元提高到6000元。而这个变化,源于一个女村支部书记。
王金初接任村支书后,决定村里进行产业大调整,将一些不宜种粮的田地调出来种茶叶。2000年春,她得知一种新品茶叶效益好,她瞒着家人私人向信用社贷款1万元买回茶苗,组织村民栽种。
如今,全村茶叶面积350亩,年产干茶20万公斤,产值140多万元,成为全县有名的茶叶专业村。
几年时间,王金初还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带领群众先后办起了村茶厂、免烧砖厂、预制板厂、养猪场等6个村办企业。2004年,该村集体纯收入达3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956元。
2001年初,王金初大胆提出了移民建新村的设想。通过补助等手段,将山上村民搬到平原住,给总理绣鞋垫的田奶奶就是其中受益者。现在,全村80%的村民都住上了楼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