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家织的老土布、六十年前为儿子绣成的长寿帽……在合肥市蜀山区半岛新村社区83岁老人金际珍的家中,笔者见到了老人珍藏了一辈子的“土绣”作品。据悉,这也是蜀山区2009年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的首批建档对象。
据金际珍老人介绍,“土绣”是旧时合肥西郊农村比较流行的一种绣花方式,在透明白纸上描上图案,贴在家织土布上绣花。因为原料易得,绣法简单,在农村一度流传很广。可随着家织土布的消失,“土绣”在如今的合肥农村已经不多见了。金际珍从15岁就开始跟随母亲学习“土绣”,对于这枚小小的绣花针,老人仿佛有说不尽的故事。
在金际珍老人的卧室里,有一个古朴的木箱子,老人告诉笔者,这是她母亲为她准备的嫁妆,箱子的油漆已经斑驳,可金奶奶还是郑重地放在床头,里面是老人珍藏了一辈子的“土绣”作品和图纸。一卷发黄的老土布还是她外婆在世的时候织的,算起来比她的年龄还大。一卷厚厚的图纸是母亲留下的,已经精心保存近70年了。在发黄的白纸上,依稀可见幽雅的牡丹图、栩栩如生的老鼠娶亲图等。利用这些图纸,金际珍为家人和邻居好友们绣出了无数蕴含着美好祝福的图案。老人说,因为参加镇里举办的手工艺作品展,她保存的大部分作品都送到了展台上,留在家里的都是孩子们用过的,一直舍不得拿出去。
虽然已经是83岁高龄了,可金际珍老人依然精神矍铄,头上还有不少的黑发。老人说,现在商品丰富了,也不需要靠绣花来给孩子们做漂亮衣服了。可她没事总爱琢磨新的“土绣”花样,附近谁家孩子出世,也都想请她为孩子绣个肚兜,图个长寿健康的好兆头。如今,女儿、儿媳在她的带动下也开始学习“土绣”了。看到自己的技艺后继有人,老人十分欣慰。
据蜀山区文化局工作人员介绍,他们已经对金际珍老人的“土绣”进行了登记,并对相关物件拍照存档。随后,他们还将请来专家,为老人的“土绣”作品进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