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份爱永远绣在羌乡人民的心坎上——再访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
一排排活动板房整齐有序,一条条街道纵横交错,一处处施工场地机器轰鸣……
时隔整整1年,当记者再次踏上在震后几乎成为一片废墟的北川擂鼓镇,处处洋溢着勃勃生机。
在擂鼓镇内主路的交叉口,新建擂鼓八一中学就位于这里。这座占地108亩、总建筑面积3.2万余平方米、概算总投资1亿元的学校,具有鲜明的羌族特色。
“娃儿真是赶上了好时代,还是共产党好、解放军亲!”距离擂鼓中学不足百米的胜利村板房居民小区,几名正在绣花的羌族妇女热情地说道。
“我们去参观过娃儿们的新校舍。”62岁的大娘秦华珍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说,“他们宿舍能住7个人,每天都能洗热水澡。学生食堂能装几千人啊,吃饭都刷卡。”
正在街口遛弯的82岁的羌族老人刘珍芳,一见穿迷彩服的军人,就觉得特别踏实和亲切。
“我是被解放军从大山里背出来的。”刘珍芳说,“也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就是记住了他们都穿迷彩服。”
大地震发生后,擂鼓镇又遇到了山洪暴发和泥石流。“好几户人家的帐篷被冲跑了,我想逃命但走不动。”一位叫周登贵的老人仍忘不了救他的解放军,“这次地震我失去了两位亲人,但我觉得身边又多了无数个亲人,那就是解放军。”
“解放军的恩情,真是比山高比海深,我们只能用羌族传统的手工绣代表我们的感恩。”一位正在绣花的羌族妇女说,“再过不长日子,我家的娃娃就要从板房搬进新教室上课了,我从内心里感谢解放军——解放军的这份爱,永远绣在我们羌乡人民的心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