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本报启动“寻访老樊城文化继承人”后,读者王女士向本报提供线索:其母精于传统手工艺绣花,一件极普通的衣服,经她“妙手生花”后,穿出去总能引起街坊的惊叹。
昨日中午,记者来到鱼梁洲美亚小区内王女士的母亲李永革家中。
巧手添彩平常衣
61岁的李永革介绍,她会的活计用襄樊话讲,叫做“挽花”,属绣花的一种。“挽花”与传统绣花有所区别,不用绣花箍,只需针和线,即可在衣物上穿针走线,方便、灵活。
李永革的祖辈生活在襄樊,她对传统的手工艺很感兴趣。每每拿到一件衣服,选何种颜色的线,绣什么样的花色,她的心中一目了然。每次绣完,所绣的图案与衣物的款式、颜色巧妙融合,搭配合宜。
前几年,女性流行穿一种裤腿较大的“板裤”,两个女儿穿了不久觉得裤子太普通。李永革便让女儿将裤子拿来,她在裤脚处绣上不同的花草图案,还顺着口袋的曲线,绣上翠绿的柳枝。等女儿再穿出去,引起了朋友的惊叹,纷纷追问裤子是从哪儿买来的。
前不久,一位邻居焦急地拿着孩子挂破的校服来找她。李永革先将破口缝合,再在缝痕处用与校服同色的线绣上柳枝,远看衣服修复如新,近看庄重大方,邻居感激不已。
飞针走线绣梅花
光讲解太抽象,李永革又热心地给记者做起了示范。
只见她熟练地穿针、引线,将针穿过一方旧手帕,再将线在针上挽数圈,左手拇指将圈的尽头紧按住,右手将针线轻轻抽出,折成一个圈,再拉紧线固定住,一朵花苞就绣好了。
李永革得意地介绍,若紧挨着依次绣3个圈,则是一朵侧面的梅花;若绣5个圈,便成了一朵全盛的梅花。
除了腊梅,她常绣的还有菊花、玫瑰及简单的鸟、蝴蝶图案。在不足2分钟的时间里,李永革就绣好了一朵玫瑰。她说,一般的图案只需几分钟就可绣好。
如今难觅绣花线
李永革说,这门手艺是她在10岁左右时,看到别人绣,不知不觉中看会的。她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挽花”在襄樊相当流行,街坊邻居中的大姑娘、小媳妇只要有空,就聚在一起切磋技艺。大家在手套的背面,毛衣的胸前、袖口,都绣上精致的花纹。
当年一起绣花的老朋友,如今早已不绣了。最近几年,李永革跑遍襄樊也买不到过去绣花用的蚕丝绣花线,只好用另一种线代替,但是绣出的花远不及过去的细腻、有光泽,这让她深感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