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绣好《黄埔军校图》,曾阿姨每天至少工作8小时。 珠绣艺人曾姨呕心沥血,拆了绣绣了拆,每天工作8小时
一副老花镜、一堆不规则的珠子、一根细针,这些就是珠绣艺人曾阿姨的行当。外形大小不一的珠子跟珠片在曾阿姨的妙手下可以变化出各种图案。
近日,家住黄埔区的曾阿姨为迎接乞巧文化节,她以黄埔军校外景图为原型,在画布上用自创的立体绣法绣出了一幅作品来。
家里的客厅是曾阿姨平时做珠绣的地方,客厅中央放着一张用铁架支撑的桌子,桌上是一块白色的硬纸板,旁边袋子里装有
一些散落的珠子,这是昨天记者在曾阿姨家看到的。曾阿姨告诉记者,其实做珠绣的工具很简单,关键是要有足够的耐心和精湛的技术,必须能够安下心一针一线地做。曾阿姨指着未完成的《黄埔军校图》说:“这个作品已经花了一个多月,我每天至少要工作8小时。”
为了保证作品的质量,曾阿姨从来不赶工,只要累了就会去睡觉。曾阿姨说,以前所有的作品都是先自己构思再动手画,最后才开始绣,而这次没有先例可循,必须得自己边做边摸索。“为了更好地突出校门口柱子的立体感,我就花费了很大精力,往往都是拆了做,做了拆,直到
满意为止。由于珠子大小不
匀称,有的地方很容易鼓出来,所以也只能拆掉重新做,往往拆比做还费事”。
从艺经历 再现花形独创立体绣法
现年50多岁的曾阿姨之前从事服装裁剪,2007年10月,一个偶然的机会让她接触了珠绣。据曾阿姨介绍,当时闲来无事时她喜欢琢磨衣服上的花形,但总觉得那些花立体感不强,也不够鲜活,后来就尝试用珠子“再现”花形,刚开始是绣在衣服上,后来就把花“搬到”了框架上。
曾阿姨说,一开始只是绣一些花草之类的,因为颜色不是很多绣起来也较为简单,随后才逐步摸索并首创了立体珠绣法。立体珠绣法最大的优势就是绣出来的花草、鸟兽都很传神,尤其是花瓣,层层叠加煞是好看,曾阿姨绣的《丹凤朝阳图》就经常参加展览。
●花絮
一件珠绣嫁衣女儿视若至宝
无独有偶,曾阿姨的女儿阿敏受妈妈的熏陶也开始学习立体珠绣法,阿敏告诉记者:“大学毕业后,由于在家住经常看到妈妈做珠绣,我就帮头帮尾,慢慢就对珠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后来还专门去学了一年的服装设计。最开心的莫过于结婚时穿的嫁衣是自己和妈妈一针一线绣上去的。”那件嫁衣自己会永远保存,因为它是自己一生都值得珍藏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