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的张丽敏比照了一眼绷架边的《宋人画梅竹双雀图》,凑近布面,慢慢抽出鸟尾部最后一针:古色真丝布面上,一只翎毛分明,细脚伶仃的雀鸟出现了。雀鸟栖于枝头,微微翘首,似乎在观察周围环境,带着一丝机警俏皮的神情,茸毛的质感仿佛触手可及。
张丽敏是松江顾绣研究所9名年轻绣娘之一。以前从未拈针缝过一枚纽扣的她,自从7年前学习顾绣之后,针线便成了她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至今已有400余年历史的顾绣,又称“画绣”,为明朝松江府进士顾名世家族女眷所创,经松江文人画领军人物董其昌指点,“画绣”更拥有了艺术之魂。有别于其他名绣,顾绣从一开始就专绣书画作品,以针代笔,以线代墨,配色组合予以再创作。2006年,顾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年前,只有16岁的张丽敏跨入顾绣培训班时,还不真正了解顾绣。她所想的,只是“有趣”二字。张丽敏和其他26名同学在老师教导下开始学习素描、书法和国画。一年后,她进入了松江顾绣研究所实习。但绣房里的枯燥生活,让刚刚入门的张丽敏起了抵触情绪。带教老师钱月芳记得,那时候,她经常会看见张丽敏偷偷歇工,不是玩手机就是玩硬币。
变化,源自张丽敏第一次独立完成作品的那一天。那是一幅耗时半年才完成的山水临摹绣品,虚针描绘远山,滚针勾画树叶,由于色彩搭配得当,整幅作品层次丰富,又透出单纯、宁静的意境。面对这幅绣品传达的效果,张丽敏被震住了。
从此,顾绣对于张丽敏而言,不再仅仅是一份工作,她从中找到了乐趣和美感。张丽敏下个月即将做母亲,她抚摸着肚子说,“你看,这不是最让人静下心来的胎教吗?光是这一片5厘米长的竹叶,从叶根到叶尖就杂糅着7种颜色,针法变化就有五、六种……绣到复杂处,为了稳住手势,连呼吸都要放缓。”
尽管深爱着顾绣这门艺术,但有一个事实张丽敏从来没去想过。这些绣品完成以后要去哪里?她们所在的松江顾绣研究所的经费全部由松江电子仪器厂扶持着,完成的作品也大部分陈列在厂内。而当年的27名顾绣培训班学生,至今也只有9名绣娘坚守在绣房……“多希望我们的顾绣作品能够被更多人所欣赏和喜爱。”这是张丽敏的愿望,也是所有绣娘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