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兰英展示她绣的新娘盖头。
色彩艳丽,生动鲜活,刺绣精密……10月17日,当记者走进赣南客家绣女康兰英家时,立即被她的一幅幅刺绣作品吸引住了,除凤戏牡丹、腊梅图等,还有新娘坐垫、盖头、荷包,小孩围嘴、背带、童帽,枕套、床单、凉被等。此时,她正和两名徒弟一起飞针走线,赶绣赣州第二届婚庆文化节的吉祥物:1.99米巨型客家鞋垫。
康兰英生于上世纪50年代,现为801厂退休工人。康兰英6岁时,因父亲被划为“黑五类”,在教室的板凳上只坐了两个星期的她就被赶出了教室。那一年,背着弟弟的她趁母亲上班时,偷偷将借来的线织童鞋给拆了,以研究织法。生气的母亲责令她:“你怎么拆的就怎么织回去,不然小屁股就等着挨揍!”情知闯祸的她捧着鞋子悄悄进房间,照着另一只鞋样摆弄半天,然后仿织起来。一个下午过去了,等母亲下班时,她竟然真的捧出一只完好如初的线织童鞋,得到母亲的一阵夸奖。那一年,她还偷偷地将一块用珍贵布票和三毛六分钱买来的花布剪了,给自己缝制了一件衬衣,令母亲瞪大眼睛喊到:“这个死闺女子胆子也太大了,如果是个男孩都要翻天了。”虽然衬衣袖子缝短了,但她还是天天穿着。
康兰英在帮做家务、带弟妹的童年生活中慢慢成长。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女工技巧看一遍就会的她爱上了刺绣,并对绣花艺术爱得近乎痴迷,达到了魂牵梦萦的境界。11岁时,她到姨妈家做客,偶然发现一块破抹布上绣有一些隐约可见的花纹,便立刻恳求姨妈将之赠送。回家后,如获至宝的她立即拿出纸笔把抹布上的牡丹图小心摹下,并绣在了枕套上。14岁那年,母亲给她买了台缝纫机,在邻居们的一片赞叹声中,她一次次品尝到了刺绣、编织、缝纫等手工活带给她的欢乐,也将家人和邻居的穿戴变得多姿多彩。
青春年华时的康兰英,乐观执着。不仅买来《新华字典》自学文化,看完了“四大名著”,还把对人生的感悟密密地缝进了自己的绣品中。40多年来,她用自己的巧手绣制、编织出色彩绚丽的围巾、风格迥异的毛衣、绮丽时尚的床上套件、旧衣改的鞋子等,改善生活、扮靓生活。如今,凭着对刺绣艺术的热爱,康兰英独自摸索,总结出100多种客家彩绣手法,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并把它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向女子中专的学生、社区活动中心的居民等传授。康兰英的400余名徒弟,不仅遍布虔城,有的还去了外省发展。
康兰英说,她的刺绣作品很多,有自己也记不清了,绝大部分都被别人拿去收藏,或在哪个展区展览。刺绣不仅丰富了她的生活,也给她带来无限的快乐。从小爱做梦的她,一直在用灵巧的双手,不懈地追逐着梦想,梦想着像“纤云巧手”七仙女一样巧心巧手和聪慧,能将历史逾千年的、中国“四大名绣”之外的“客家绣”里的“平、齐、细、密、匀、顺、和、光”的刺绣手艺传承;能像滚滚星河中一颗星辰,用自己的一点点亮光去告诉世界:客家女民间手艺活并未到传说中的“人亡艺绝”的地步。只要给她们一个平台,这独具艺术魅力和民族风格及雅俗共赏的民间艺术,一定会有辉煌的未来。